声明: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利息收入占到营业额的70%以上,一年能挣100个亿,是个互联网公司都想分一杯羹。你或许已经猜到了,说的就是互联网金融。通俗一点,就是网络放贷。
近些年,几乎每一家你能叫得上名字的互联网公司,都建立了放贷业务,各种子公司、APP、金融项目令人眼花缭乱。最近,就连货拉拉也上线了借钱业务。
今天,我们用三家互联网公司作为样本,跟大家聊一聊互联网放贷的那些事。
第一个样本:奇虎360
这是一家老牌互联网企业,也是典型的母公司业务亏损,但网贷业务盈利的代表。
360的网贷业务,主要是周鸿祎担任董事会主席的奇富科技。5月20日,在美股、港股双重上市的奇富科技,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未经审核的财务业绩公告,实现净收入超41亿,净利润超11亿。
近三年时间,奇富科技用将近495亿的营收,创造了超过140亿的归母净利润。截止去年末,和它合作的金融机构激增到157家,促成超3000万人获得贷款,总撮合及发起贷款规模突破4700亿。
一边是放贷业务赚得盆满钵满,另一边,360集团的主营业务,却连年亏损。360发布的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净亏损近5亿。
不只是360,不客气地说,很多互联网企业就是在靠放贷活着。
图源:视觉中国
第二个样本:货拉拉
货拉拉是刚入局的代表,自身经营遇到了瓶颈或者说正处于关键转折期,转而向互联网金融求解。
货拉拉最近的招股书显示,截至去年底,平台上共有920万名司机,平均月活司机120万名,覆盖全球超过400座城市,如此规模,堪称行业绝对龙头。
然而,货拉拉2021年和2022年都在亏损,直到2023年才扭亏为盈。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货拉拉上线借钱业务,年化利率10.8%起。货拉拉平台上的司机,很多人有借贷需求,货运卡车价格较高,司机多采用按揭买车方式,货拉拉看重的或许正是货运司机的信贷需求。
在放贷领域,跃跃欲试的互联网企业还有很多,比如喜马拉雅。2023年3月,喜马拉雅推出借钱产品,不过上线两个月,就被下架了。
图源:视觉中国
第三个样本,微众银行
这是成立早、规模大,模式比较成熟、盈利能力强大的代表。
说几个数据吧,微众银行近三年净利分别为近70亿、近90亿、近110亿。单是这利润,就比很多上市公司的市值还高。
更恐怖的是,在2023年,微众银行利息净收入占到了营收的超76%。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的数据,2023年全国民营银行共实现净利润204亿元,由此计算,微众银行净利润占整个民营银行比重超50%。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么多人不是向利率更低、信用更稳的机构银行借钱,而是选择互联网平台呢?或许,是因为他们的资质和条件,不足以从机构银行贷款。
也正是因为夸张的利润,让互联网企业不是在放贷,就是在放贷的路上。
这么多的借贷人群和业务,背后也有不少风险,比如利率过高,产生了不少烂账,催生了灰色的催收业务。
放眼长远,我们从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方向去看,这么多企业不大力搞研发,不卷科技,却一个劲儿比拼谁更能放贷,这种现象或许正常,毕竟哪里有利润,哪里就会有资本,但这是一个好趋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