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2025年云智算技术白皮书
报告共计:30页
云计算的下一次跃迁:云智算重塑千行百业智能化未来
在人工智能大模型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传统云计算架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万亿参数模型的训练需要十万级GPU集群协同,TB级参数同步对网络时延提出极限要求,单一IaaS/PaaS服务难以覆盖AI开发全链路需求——云计算已迈入深水区。作为回应,融合算力网络与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云智算”正成为下一代云计算的新范式。
一、 从“资源云”到“智能云”:云智算的进化之路
云计算经历了资源虚拟化、云原生化和算力泛在化阶段,如今正与AI深度融合,向“云智算”升级。其核心在于构建一个全新的四层服务架构:
AI IaaS(智能基础设施服务):打破算力孤岛,通过“算网大脑”统一调度云、边、端以及训练、推理等各类异构算力,实现算力资源“联算成网”、即取即用。
AI PaaS(智能平台服务):为开发者提供涵盖数据处理、模型训练、推理部署等全生命周期的工具链和开发环境,显著降低AI创新门槛,提升研发效率。
MaaS(模型即服务):汇聚海量预训练模型、行业能力组件和智能体(Agent),提供开箱即用的模型服务,加速AI在垂直行业的渗透与落地。
AI SaaS(智能应用服务):将AI能力深度融入具体业务场景,赋能生产流程优化、生活体验升级和社会治理创新,释放AI的普惠价值。
这一架构升级,标志着云计算从提供基础资源,转向提供全栈智能能力,成为驱动产业智能化的核心引擎。
二、 突破瓶颈:云智算的十大关键技术支柱
支撑云智算体系落地,需要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瓶颈,主要集中在十大方向:
计算技术革新:
智算超节点: 应对万卡级GPU集群需求,研发类似NVL72的高性能超节点架构(如中国移动的“大云磐石超节点”),实现单机内数十甚至上百张GPU卡的高速互联(微秒级时延、超高带宽),解决大规模训练的核心“卡脖子”问题。
算力原生: 解决国产智算芯片生态碎片化问题。通过统一算力抽象、编程模型和虚拟指令集标准,实现AI应用“一次开发,跨芯部署,敏捷迁移”,构建繁荣开放的国产智算生态。
高性能芯片: 推动国产GPU和DPU(数据处理单元)成熟,优化RDMA网络性能,降低训练和推理的时延与成本。
存储与网络升级:
智算文件存储: 针对AI大模型海量数据访存需求,重构存储系统。利用RDMA、NVMe SSD等高性能硬件和新型访存协议(如DeepSeek FFRecord),实现极致IO吞吐和低延迟,并与AI应用深度协同。
训推多级缓存: 解决GPU显存和内存容量瓶颈。构建涵盖GPU显存、主存、本地/网络存储的多级缓存架构,利用CXL等高速互联技术实现资源共享和智能路由,显著提升训练和推理效率。
卡间/机间互联: 突破传统GPU互联瓶颈。研发高性能互联协议(如中国移动的OISA全向智感互联协议)和新型网络架构(如GSE全调度以太网),为超大规模集群提供高带宽、低时延、高可靠的无损传输能力。
算网一体与智能开发:
算力路由: 将算力信息融入网络路由,实现“算网联合最优调度”,解决智算推理“性能反转”和训练资源利用率问题。
在网计算: 将部分计算任务(如集合通信、K-V缓存)卸载到网络设备中处理,减少数据传输量,缩短路径,提升系统整体性能。
AI开发平台: 提供全链路高效能工具。包括:
数据处理: 自动化数据清洗、合成、标注,保障高质量数据供给。
训练框架: 优化并行策略、低精度训练、故障容错、异构混训,提升大规模训练效率和稳定性。
推理框架: 优化并行效能、网关路由、算子监控,保障高并发、低延迟推理服务。
智能体生成: 发展检索增强生成(RAG)、自主规划等技术,构建可执行复杂任务、可协作的智能体。
AI开发工具: 应用向量数据库、多模数据库管理非结构化数据,发展低代码/无代码工具降低开发门槛。
模型服务与智能调度:
模型汇聚与融合: 构建开放模型生态市场(MaaS平台),汇聚多层次模型和智能体。通过动态路由技术,根据任务复杂度、专业知识需求等,智能调度最优模型组合,最大化客户效益。
算网大脑: 作为云智算的“中枢神经”,实现三级智能调度:
资源调度: 全局感知并优化调度跨域异构算网资源。
任务调度: 自动化管理数据处理、训练、推理等任务的生命周期,实现“削峰填谷”(如白天推理、晚上训练)。
智能体调度: 基于协议(如ANP, MCP)实现多智能体的动态协作与资源高效管控。
安全可信与绿色节能:
安全可信: 构建“一体化全程可信”体系:
计算环境可信: 应用硬件安全芯片(TPM/TCM)和智能监测,防范针对GPU/CPU的新型攻击。
数据安全可用: 全生命周期防护+特征分析检测+数据水印追踪,防范数据篡改、窃取和投毒攻击。
智算服务可靠: AI模型安全检测+模型偏离监测+签名链技术,保障模型公正、合规、结果可信、防篡改。
绿色节能: 应对云智算高能耗挑战:
能效管理提升: 建立能效、碳效、算效评价模型,优化设计和运行策略。
数据中心热管理: 规模应用解耦液冷技术,结合AI智慧运维,突破高密芯片散热瓶颈。
算电协同与余热回收: 实现算力需求与绿电供给动态匹配,回收利用数据中心废热。
三、 未来图景:无限可能的智能时代
云智算技术仍在飞速演进,未来充满想象:
存算一体: 突破“存储墙”,大幅提升AI芯片能效,有望在大模型推理中率先应用。
量子计算: 探索在材料模拟、优化、机器学习等领域的颠覆性算力潜力。
高吞吐抗损传输 & 智算互联网络 (UDCI): 解决跨数据中心海量数据传输瓶颈,支撑分布式训练和普惠推理。
模型分发网络 (MDN): 利用云边协同,实现模型就近部署和推理,满足亿级用户低时延访问需求。
四、 携手共创:构建云智算繁荣生态
云智算的成熟非一蹴而就,其发展亟需产学研用各方凝心聚力:
凝聚技术标准: 加快形成统一的技术路线和标准体系(如OISA、GSE、算力原生、MCP等),降低产业协作成本。
联合技术攻关: 集中力量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速国产化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成熟与商用。
创新应用服务: 共同打造开放的MaaS平台、智能体市场等新模式,拓展云智算在千行百业的应用深度和广度。
繁荣产业生态: 加强开源开放,促进芯片商、设备商、软件开发商、应用服务商等产业链各环节紧密合作,构建共享共赢的新生态。
结语
云智算代表着云计算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未来方向。它不仅是技术架构的升级,更是服务模式和产业生态的重构。通过突破算力、存储、网络、开发、调度、安全、绿色等关键技术,云智算将有效解决大模型时代对算力基础设施的极致需求,大幅降低AI应用的门槛和成本。随着技术的持续演进和产业生态的繁荣,云智算必将成为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千行百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核心基石,开启一个更加普惠、高效、智能的新时代。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
报告共计: 30页
中小未来圈,你需要的资料,我这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