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注射纳米机器人何时能用于临床?
创始人
2025-06-04 19:01:44
0

心血管疾病作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并发症多”的特性,其防治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及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近1/4,中国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与之相关,且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经超过2.7亿人。

如何提高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治疗水平,降低致残率及死亡率,也是无数科研、医疗工作者不懈努力的方向。

>>科技新产品

纳米机器人4小时内有效疏通栓塞血管

近期,一则“全球首创!可注射纳米机器人快速疏通栓塞血管”的消息在网上热传,众多网友期盼新技术早日应用于临床,给患者带去新生活。

公开报道显示,这种可溶栓纳米机器人为武汉理工大学研制,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该研究成果已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发布,并刊登在Science子刊《ScienceAdvances》上。

这种纳米机器人能够通过静脉注射轻松进入体内,借助外磁场的力量组装成棒状结构,并自主爬行至血栓所在位置。在机械力和溶栓药物的共同作用下,它能够在短短4小时内实现栓塞血管的有效疏通,从而避免了繁琐的手术过程。经过长达10年的科研努力,该团队已成功将这项创新技术应用于大鼠血栓模型中,实现了快速且靶向的溶栓效果,标志着全球首次在动物体内成功运用磁驱溶栓纳米机器人进行安全溶栓。值得一提的是,完成溶栓使命后,这些纳米机器人能够自动在血液中拆解为单个纳米粒子,从而避免了在血管内聚集或产生明显的器官损伤及炎症反应。

今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团队一项联合研究也发现,纳米机器人集群能够在精准清除血栓过程中发挥作用,将推动血栓治疗从被动给药向主动靶向诊疗转变,为血栓性疾病的高效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在大鼠下腔静脉狭窄血栓模型中,研究团队采用多普勒超声血流成像技术,成功监测到溶栓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纳米机器人集群可显著改变血栓周围的层流模式,形成涡流,大幅提高药物与血栓的接触效率,实现高效溶栓。

这种纳米机器人究竟有多小?据了解,1纳米是10的负9次方米。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在乒乓球上,差不多就相当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了地球上。据悉,在未来5-10年,可注射纳米机器人将满足进行人体实验的条件,走向临床化。

>>医学释疑

血栓是如何形成“养大”的?

请别给自己的血管“添堵”

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三科主任、二级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姜馨教授表示,已经关注到相关信息,目前该技术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距离临床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但其代表了一种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果能够早日应用于临床,将能发挥其更精准、更微创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

人体内是如何形成血栓的?血栓是指人体内的血流在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它所造成的危害非常大。人体血液中存在着凝血系统和抗凝系统。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着动态平衡以保证血液在血管中正常流动,不会形成血栓。但在特殊情况下,如血流变缓、凝血因子病变、血管损伤时,导致凝血功能亢进或抗凝功能削弱时,则会打破这种平衡,使人处于“易栓状态”。年龄的增加、总坐着不动、长期处于压力状态、患三高等慢性病等,都可能让身体里的溶栓系统失灵,血管内慢慢“养”出血栓。如果平时爱吃高油高脂食物、情绪起伏不定、经常加班熬夜,大量吸烟饮酒,更是给养大血栓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长时间乘坐火车和飞机的途中,由于缺少水分和运动,下肢静脉血流速度会减慢,血液内的栓块更易挂壁、沉积,形成血栓。

临床医学实验证明,在心脑血管疾病中,80%的病例是由于血管中形成的血栓导致的。一旦发生血栓形成,取出方式需根据位置、大小、形成时间及患者健康状况决定。目前常用方法包括药物溶栓(抗凝、溶栓药物)、介入手术(导管抽吸、机械取栓)、外科手术(切开取栓)。急性期(6小时内)可优先考虑介入或溶栓治疗,慢性血栓常结合药物与手术。药物溶栓是溶解血栓的核心手段,使用抗凝药物通过抑制凝血过程,阻止血栓扩大,常用于预防新血栓形成或复发。使用溶栓药物直接分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适用于急性心梗、脑梗或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治疗。介入手术可微创高效清除血栓,复杂或紧急情况下需要外科手术取栓。

血栓疾病发病快,尤其在脑血栓中,患者将以每分钟190万个神经元死亡的速度丧失神经功能,如果不能及时溶栓,会造成患者瘫痪,甚至危及生命。此外,对于血栓性疾病,传统溶栓治疗往往受血液层流屏障限制,药物难以渗透至血栓核心,不仅降低疗效,还会增加复栓风险。因此,纳米机器人快速取栓的研究令人期待,一旦应用于临床,将能挽救更多生命。

医生同时提醒,生活中要预防血栓的形成,避免给血管“添堵”。要调整饮食,多吃低脂、高膳食纤维食物,比如谷物麦片、豆类、果蔬等。每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约装满一个啤酒瓶盖的量)。多喝水降低血液黏稠度。适当运动,戒掉烟酒,定期筛查。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李琳

>>专家介绍

姜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三科主任、二级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心衰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血管精准医学与罕见病学组委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樱井政博感叹:《星之卡比》新作... 游戏界传奇人物樱井政博在社交平台平台发文庆祝,据悉《星之卡比:飞天骑士》直面会视频观看量已突破400...
像PS3游戏!数毛社称Swit... 近日,FromSoftware旗下备受赞誉的动作角色扮演游戏《艾尔登法环:褪色者版》宣布将登陆任天堂...
怎样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 王涛 在深圳某小学科学教育的课堂上,学生正在汇报“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应对城市内涝”这一真实问题的解决...
自转旋翼机,带我飞蓝天 ■ 本报记者 李茸 见习记者 孔玉叶 近日,10架全新载人自转旋翼机在平湖市华湖(浙江)航工科技有限...
兴矿能取得移动式洗煤设备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贵州兴矿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
全网爆火的DeepSeek「U... NVIDIA PTX ISA(并行线程执行,PTX 指令集)文档里面早就已经出现了 .ue8m0 这...
邹城大鹏电力取得电力工程建设用... 金融界2025年8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邹城大鹏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
安徽印发通用人工智能产业政策2... 安徽省人民政府日前正式印发《打造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应用高地若干政策(2.0 版)》(以下简称“政...
捕捉“幽灵粒子” 江门中微子实... 记者8月26日从中国科学院获悉 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导的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 在广东省...
科技赋能文化 山西文博会硬核科... 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25日电(记者 杨静) 8月21日至25日,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山西太原...
福莱特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福莱特(601865)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
全球首个!我国江门中微子实验正... 8 月 26 日消息,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宣布,2025 年 8 月 26 日,江门中微子实验(...
第十飞再受挫,“星舰”前景难料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于当地时间24日傍晚宣布取消“星舰”超重型火箭的第十次试飞,原因...
上下楼就是上下游!实探上海张江... 记者实探。 在上海浦东张江,有一片约1平方公里的土地,汇聚了人工智能企业成长壮大需要的各种养料:国内...
恒鑫包装取得电子业用缠绕膜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25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恒鑫包装(中山)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电...
智元机器人等入股无界智慧 后者... 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无界智慧(珠海)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智元机器人关联公司智元创新(...
中微半导涨4.00%,成交额7...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8月25日,中微半导涨4.00%,成交额7.28亿元,换手率13.29%...
华为星河 AI 高算效数据中心... IT之家 8 月 25 日消息,在 2025 中国算力大会期间,智能计算创新发展论坛举办。华为数据通...
智算开放互联OISA生态共建战...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千龙网) 8月23日,在2025中国算力大会主论坛上,中国移动、之江实验室、...
原创 先... 原文刊载于《中国科学院院刊》2025年第5期专刊“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专题“高端制造的现状与未来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