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下午2:30,第十六届“读者大会”在美丽的山城重庆拉开帷幕。以“书香中国 阅读之美”为主题的大会,邀请了众多重量级嘉宾,成为了一场思想与艺术的盛宴。在这场盛会中,青年作家刘楚昕和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的对谈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尤其是在AI时代,阅读的意义被重新审视。
刘楚昕刚刚获得漓江文学奖,他在谈到新作《泥潭》的感受时,坦言自己依然感到焦虑。他的发言深深触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在如今短视频盛行的时代,阅读似乎变得不再重要。李敬泽和刘楚昕都承认,自己也会刷短视频,李敬泽甚至直言:“不掐点的事,一定没时间就没少花。”然而,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坚持每天阅读。
在谈到人工智能时,李敬泽表示,自己更像是个提问者,他需要通过阅读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他强调:“我的知识需求使得我产生了求知的方向。”刘楚昕则表示,他会利用人工智能来帮助自己备课,特别是在面对不熟悉的内容时,AI的总结和归纳能力让他受益匪浅。
那么,读书和刷短视频到底有什么不同呢?刘楚昕指出,短视频虽能提供一些素材,但书本所带来的深度和体验是无法替代的。李潘对此表示疑惑,认为短视频是否会影响阅读。刘楚昕表示,短视频可以帮助他收集写作素材,甚至让他接触到一些以前无法接触的真实场景。
在书本的选择上,刘楚昕有自己的准则:“一本书值得我花一年去读,我就会选这本书。”他认为,书本的深度和价值不可忽视。李敬泽也补充道,读书的过程就像是一种精神操练,尽管轻松的选择是刷视频,但读书却能够让我们克服和抵达难度。
很多人觉得上班忙碌,很难抽出时间来读书,李敬泽对此给出了建议:“读书没必要当KPI。”他认为,读书不应该成为一种负担,放松心态,随心所欲地阅读才是最重要的。刘楚昕也引用了电影《侏罗纪公园》中的一句话:“生命总会自己找到出路。”他分享了自己在高中时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读完《罪与罚》的经历,强调只要有想读书的心,就总能找到办法。
李敬泽和刘楚昕的对谈不仅让人思考在AI时代阅读的价值,也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如何与书本建立更深的联系。读书的过程就像是一次精神的操练,虽然短视频带来了便利,但书本的深邃和厚重仍然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阅读时间,享受书本带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