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石濑 阿虎编辑 | 张洁
现在用AI做视频,路子越来越野了。
以下这条古人养生视频,从文案到口播再到剪辑,都是AI操刀的,流程只要跑通一次,后续就能无限量产。初步估算下来,流程搭建只需耗时半小时,每生成一条视频运行时间在几秒左右,只花2块钱。
最近,这套批量生成爆款视频的工作流在民间各大AI搞钱社区流传,号称从文案生成、画面设计、口播音频,乃至后期剪辑都可以用AI实现自动化,主要用到的工具是字节旗下的两款产品:扣子+剪映。
基于这两个工具,如今网上流行的AI短视频玩法大多都可以被封装成工作流。整个过程中,传统视频的制作流程被压缩成了两个步骤:一、告诉AI你想要的内容;二、直接将AI生成的视频导入到剪映中,进行人工二次编辑或是直接导出。
围绕扣子智能体生态,这些工作流覆盖科普、知识、养生、心理疗愈、历史故事解说等在过去得到流量验证的短视频赛道,颇有一种“所有爆款视频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的阵仗。
一旦进入具体互动页面,如果你想复刻某个工作流,通常会被跳出的二维码或飞书文档等方式引流到特定的网址或社群里,此前在抖音、小红书、视频号上动辄获得几十万点赞的治愈奶奶、像素风、古人养生等AI视频,如今都成了可以被“一键复制”的工作流,甚至成为了一门可售卖的生意。
而生产这些工作流的“卖铲人”,最直接的变现方式是通过上架智能体、第三方插件获取平台分成,同时还可以通过引流卖课、卖会员、卖工作流,或者提供定制工作流服务等方式变现。
就在今天,扣子官宣开源Coze Studio(扣子开发平台)、Coze Loop(扣子罗盘/运维平台),并且协议为Apache 2.0,可商用、可修改、可再发行,无疑是对中小开发者的又一大利好。
这些工作流是如何被搭建的?真能实现视频生产全自动化吗?带着这些好奇,我们跑通了整个流程,发现“复刻”爆款视频工作流还是有不少门道在的。
实测搭建扣子+剪映视频工作流
搭建任何一个视频工作流前,我们需要先梳理一下整个视频的生成逻辑。以“爷爷教养生”视频为例,我们制作一个类似的视频,肯定需要图片、文案、背景旁白,并最终组装在一起。
所以,整个工作流的核心逻辑就是输入关键词、AI生成故事、生成图片分镜、制作语音、剪辑。
接下去的步骤,不需要我们理解代码内容,只要懂得其中的逻辑,就可以照葫芦画瓢完成爆款视频工作流的搭建。
点击查看清晰大图
Let's 开始!
首先,我们打开扣子,选择工作空间,点击右上方资源库,添加工作流。初始面板中,默认有“开始”和“结束”模块。
第一步:生成视频主题和文案
工作流需要根据用户输入的关键词,生成“爷爷养生学”的故事内容。因此,这一步中,需要调用大模型,让它根据关键词生成视频主题。
和创建智能体相似,需要给模型设定具体的人设和能力,比如“你是一个优质视频传播者,擅长以国画水墨风格的老爷爷形象,来制作专业通俗易懂的养生风格视频……”。
完整的系统提示词:
限制:回答内容必须围绕用户输入内容,仅回答养生知识相关内容,创作通俗易懂、接地气的语句组合,拒绝回答无关话题。所输出内容必须是原创创作,不得抄袭已有内容。生成的整段文本的总字数(不含标点符合),不得超过100字。
第二步:生成视频分镜
完成人设之后,需要根据标题、文案,进一步生成视频的分镜内容,依旧还是需要调用大模型模块,并设置相应的“输入”“输出”模块。
完成的系统提示词:
技能:生成古代国风水墨画老爷爷视频相关内容仔细从用户给到的{{doc}}中合理分割得出字幕内容。将分割得出的字幕另外输出一个对应的英文翻译版本。根据分割出来的每一句内容,生成符合养生主题的国风水墨画老爷爷图案的详细描述词。对生成的分镜脚本,检查动作描述是否清晰明确,若不清晰需进一步细化。科学合理地设置分镜脚本的时长,确保整体视频节奏流畅。
限制:仅围绕生成国风水墨画老爷爷视频相关内容进行回复,坚决拒绝回答无关话题。所输出的分镜脚本、字幕、画面提示词必须严格符合相应要求,任何内容都不能偏离框架要求。分镜脚本的动作描述要精准清晰,时长设置要科学合理且符合实际创作逻辑。
第三步:生成分镜图片
有画面提示词之后,需要根据这些提示词分别生成图片,由于需要生成多张图片,不能靠AI只跑一次,因此这里需要调用“批处理”。
“批处理体”中,需要用到图像生成、抠图、画板三个节点。
为了让视频背景一致,可以添加“抠图”模块,把主要内容保留下来。
考虑到最终视频的呈现方式(横竖屏、画面填充等等),接着用画板工具将生成图片和文字进行排版预设,确定字幕、图片、主题等不同元素的位置。
第四步:生成语音朗读
接着,我们需要有一个画外音来朗读故事内容,在扣子中可以直接调用“语音合成”的官方插件,并选择预设音色和语速,生成旁白。
第五步:导出视频
目前市面上已有的工作流导出都涉及了“剪映小助手”这一插件。点击“视频合成-剪映小助手-create craft”来创建视频草稿,并生成简单的视频轨道,后续能导入到剪映中。
创建草稿参数设置:
素材处理参数设置:
参数设置完毕之后,将节点接到“结束”模块,就会得到一个完整的工作流。
运行完成之后,会生成一个链接,就是视频的草稿。将链接复制到应用“剪映小助手”的草稿地址中,就会同步到剪映软件中。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设置相同的保存路径,比如,都保存到桌面文件夹。
当然,这一工作流只是简单的图文视频工作流,修改相应的系统提示词就可以生成治愈老爷爷、火柴人、学习女孩、人间清醒老奶奶等系列视频。
更高阶一些,在工作流中调用不同的节点,像“生成视频”“代码”“关键帧”等等,就可以生成更复杂的短视频。此前刷屏抖音的像素风小视频,就是以工作流嵌套工作流的形式实现的。
值得一提的是,每运行一次视频工作流都会相应消耗扣子平台的资源点,一条养生视频大概需要2000点资源。目前扣子提供每天有500点额度,10元可以购买10000点资源。
AI视频生产进入全自动化时代
搭建扣子工作流有一定门槛,但它最大的魅力是全自动化,一旦完成就能一劳永逸让AI替你完成从创意到成品的全流程。并且针对不同的玩法,扣子工作流还能灵活调整。
相比之下,传统的AI视频制作流程就相对繁琐了。
即便像AI养生号这样内容相对简单的小视频,也至少需要经过三大步骤才能完成:创作者首先需要在豆包、DeepSeek等AI助手中生成文案、分镜脚本;再将分镜脚本通过即梦、可灵等AI视频工具生成图片再转成视频;最后,还需要在剪映等软件中进行后期处理,包括添加AI口播、拼接片段并配上字幕。
但也正是因为搭建门槛和信息差的存在,催生了“卖铲人”生意:提供直接封装好的工作流进行售卖。但这种方式的弊端也显而易见:平台热点迭代很快,再加上AI极大地降低了创作门槛,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新旧玩法更替速度只会越来越快,可以说“给淘金者卖铲子”这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例如,前文提及的“剪映小助手”,就是一家深圳创业公司推出的“铲子”。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基于扣子的AI视频工作流,都需借助这类工具才能把AI生成的素材无缝导入剪映,最终产出成片。事实上,开发这样的小助手技术门槛并不高,据我们观察,也有其他厂商上架了功能类似的插件,专门解决扣子工作流成片最后一公里的痛点。
另一方面,AI账号更多还处在做流量生意的阶段,比拼的是对平台热点、AI玩法的敏锐度。内卷程度甚至比前AIGC时代更卷。
并且严格来看,这些被批量生产的AI视频更像是图文的视频化,本质上是将图片、音频口播和字幕拼接在一起,而搭建工作流则是实现这一流程的自动化。
在这样的生产模式下,手握社交媒体账号的人更像是监控和发布内容的运营,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内容创作者,很难真正掌握核心的创作能力。反而生产具体工作流的“卖铲人”更像真正的创作者,不仅要紧跟平台热点,还要持续迭代、上线新的工作流和插件,才能确保教程和模版能够持续售卖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