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走进位于贵州云岩经济开发区云岩产业园的贵阳富盛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小型白色检测设备正以每秒5次的频率快速扫描汽车气门。
令人惊叹的是,仅用6.5秒,显示屏就精准跳出30组参数,检测精度达到1微米——这个相当于头发丝直径万分之五的数字,标志着贵州在高精密检测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
去年12月,通过云岩区招商引资,原本在苏州发展的张禹决定回乡创业。今年3月正式落户后,在云岩区“贵人服务”的助推下,企业从注册到投产仅用不到三个月时间。
“虽然贵州在高精密检测领域近乎空白,但正因如此才蕴藏着巨大机遇。”总经理张禹的这番话,在投产伊始就得到印证——企业很快斩获重庆发动机气门制造企业的20多台设备订单。
走进企业展示区,20多台检测设备整齐排列,包括自动化检测设备、量仪检具、大数据分析控制软件三个领域,广泛用于汽车、军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多个高端制造领域。令人瞩目的是,其中气门检测设备的全国市场占有率已高达50%以上。
这样的市场表现源自技术的突破。张禹手持汽车气门零件介绍:“客户最初都不相信我们能突破1微米的精度极限。”传统检测方法需要3-5分钟检测30个形位公差参数,而富盛智能的检测设备仅需“一眼”就能完成全部检测。
这看似简单的“一眼”,背后是高精度传感器、大数据动态补偿算法和智能软件分析等多项核心技术的集成创新。
在军工制造领域,这种“极限精度”的价值被放大到极致。企业研发的液压阀芯检测设备,将行业标准6微米的检测精度提升至1微米,15个关键参数的检测时间缩短至1分钟。
“阀芯哪怕出现1微米的偏差,都可能影响导弹推进器的正常工作。”技术总监杨金荣道出了精度的战略意义。为了攻克传感器抗干扰技术难关,研发团队曾连续两个月吃住在研发室,最终成功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温漂问题。目前,企业检测设备的可靠性达到99.99%。
作为贵州省唯一专业从事高精密检测设备研发生产的企业,富盛智能科技展现出强大的自主研发实力。“从软件设计、电气设计到机械设计,所有核心技术均由我们独立完成。”张禹说。这种全链条的创新能力,让企业产品精度跻身全国前五,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截至6月底,企业订单已排至明年5月,总额达1200万元,亮眼的技术实力正在转化为可观的市场回报。正在调试的液压阀芯检测设备样机将于8月初投产,预计全年产值将突破2000万元。生产车间里,20多台崭新的发动机气门检测设备整装待发,即将奔赴重庆客户的生产一线。
然而,快速发展的同时,企业也面临着“成长的烦恼”。记者注意到,虽然设备性能卓越,但工业设计相对简单。“我们10人的核心研发团队既要攻关技术又要兼顾生产管理,任务繁重。目前机械设计、软件开发等方面的高端人才紧缺。”张禹坦言。目前企业正与云岩区积极对接,通过人才引进破解发展瓶颈。
面对机遇与挑战,富盛智能科技已制定清晰的发展规划。巩固现有气门检测市场份额,再拓展20%;开发活塞环、活塞销等发动机配套检测设备;进军东亚、中东等海外市场......每个目标都标注着明确的时间节点。
“很多人认为贵州搞不了高端制造,我们偏要用1微米的精度证明,贵州智造一样可以站上行业之巅。”张禹的话铿锵有力。
【记者手记】
在机器嗡鸣的生产车间里,1微米这个数字被赋予了特殊意义。富盛智能科技的成长故事,恰是贵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从江苏回归贵州,企业用短短数月就实现投产达效,印证了家乡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从行业空白到技术领先的跨越,彰显了西部发展高端制造业的坚定决心。在与技术团队的交流中,那些为调试参数废寝忘食的日日夜夜,折射出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这个案例给我们深刻启示:只要保持核心技术攻关的定力,精准对接市场需求,西部企业同样能在高端制造领域实现突破。特别是在军工领域的创新实践,生动诠释了专精特新企业的价值所在。
富盛智能科技用实力证明:当创新种子遇见产业沃土,贵州制造同样可以攀登行业高峰。这1微米的精度,不仅丈量着技术突破的高度,更标注着贵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坐标。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伟
编辑 罗昌
二审 谌思宇
三审 胡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