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杨剑勇
文/杨剑勇
信息科技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并在每次科技变革中,都会涌现出耀眼的独角兽企业。在生成式AI时代,OpenAI无疑是全球最靓的仔,主导大模型发展趋势,是全球大模型发展风向标,也是各大模型厂商纷纷对标的对象。
随着大模型技术不断突破以及持续发展,在国内也涌现出如杭州“六小龙”、大模型“六小虎”等独角兽企业,无疑成为最耀眼的存在。然而,昔日吸睛无数的AI四小龙则面临诸多困境,尤其旷视科技与依图科技在生成式AI时代,却如同被按下了静音键。
以深度学习技术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时代,凭借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的技术优势,商汤、旷视、云从与依图科技四大机器视觉独角兽有AI四小龙之称,吸睛无数。遗憾的是,生成式AI时代,他们风光不再。
旷视科技与依图科技在大模型浪潮中几乎失声。依图科技IPO之路一波三折,从高调冲刺科创板到主动撤回,其困境不仅源于持续亏损的财务压力,也面临商业模式落地等难题,并让这家昔日明星企业已进入战略收缩期,可谓命途多舛。
曾几何时,旷视借Face++人脸识别技术成为当时炙手可热的AI独角兽,融资一轮高过一轮,成为资本宠儿。时至今日,荣光消逝。当人工智能迈入大模型时代,既未推出具有影响力的大模型产品,也未在AIGC应用层占据一席之地,显示出在生成式AI时代被边缘化尴尬局面,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
云从科技的荣光同样渐逝,营收低迷不振的同时,且呈现大幅下降态势。2024年营收3.97亿元,同比下降36.69%。今年延续大幅度下降态势,2025年第一季度营收3723万元,同比下降31.56%,凸显AI商业落地步履维艰。
席卷而来的大模型浪潮,商汤则要幸运许多。自2022年底推出ChatGPT,将人工智能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行业也随之进入生成式AI时代。为把握生成式AI时代的机遇,商汤于2023年就迅速调整,主要聚焦生成式AI业务,从而使得开启一个增长新时代,显示出穿越行业技术发展周期,其业绩恢复增长是最好的例证。
2024年,商汤营收37.72亿元,同比增长10.8%。其中生成式AI收入为24.04亿元,同比增长103%,营收占比持续提升,营收占比达到63.7%。生成式AI业务以成倍的速度增长,并一跃成为最大业务板块,预示着向生成式AI转型目标取得阶段性成果,成功由传统AI向生成式AI转型。
不过,商汤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令人唏嘘,相比巅峰时期超3200亿港元的市值,如今只有592亿港元,市值减少超2600亿港元,折射出市场对持续亏损的独角兽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生成式AI时代,尽管商汤与云从科技均积极调整业务架构,并专注于AI大模型服务,但业绩表现呈现分化。
商汤年营收10%增长,云从则36%下降。两份成绩单,面向大模型方向转型呈现出冰与火的局面。
两份截然相反的成绩单在于商汤构建了庞大的AI基础设施,形成了算力基础设施护城河,为发展生成式AI业务奠定了基础。云从科技更多聚焦于搭载大模型服务的一体机,寄望于AI一体机实现技术产品化,通过硬件突围。
此前,云从科技认为,随着企业私有化部署需求增长及AI应用门槛降低,一体机业务将成为其“AI+行业”战略的重要增长点之一。遗憾的是,面对生成式AI所带来的市场机遇,营收表现低迷,继续大幅下滑态势,显示出商业转化并不乐观。
与此同时,也有投资者关心AI一体机的销量。对此,云从科技回复称:公司一体机具备自主研发模型兼容开源模型效率倍数级提升等技术优势,已经在部分场景中进行了应用部署,且渠道网络也在按计划建设中,规模化销量正在逐步打开。
最后,生成式AI时代,昔日AI四小龙表现并不亮眼,不仅仍然难以迈过盈利的门槛,持续性的亏损依然是最大的争议点之一。为此,不得不收缩求生,人员规模逐年呈现减少。
商汤建立了新的“1+X”架构,以更好的姿势拥抱生成式AI时代。云从科技通过收缩低附加值业务,聚焦优质客户群体,并以从容大模型为核心打造行业智能化解决方案,赋能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泛AI等应用场景。
整体来说,生成式AI市场前景广阔。IDC早前的报告指出,随着生成式AI技术,将被更多产品整合其中,这使得全球人工智能支出2024-2028年的复合增长率达到29.0%,到2028年,全球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支出预计将达到6,320亿美元。
大模型正在加快赋能产业升级,尤其年初横空出世的DeepSeek,低廉的成本及开源与卓越的性能,各界更是快速融合大模型服务,以此提升智能化水平,从而驱动AI大模型商业化落地,并带动国内AI全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对于赛道上的厂商而言,能够扎实稳健促进大模型发展与商业化成果转化,有望收获这一市场红利。
杨剑勇,福布斯中国撰稿人,表达观点仅代表个人。致力于深度解读人工智能、AI大模型、物联网、云服务和智能家居等前沿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