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瘾少年”,也能毕业拿学位?
7月13日,新华社发表《玩游戏也能拿学位?》一文,报道了首都体育学院首届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一时间引起了轩然大波——电竞,居然早已悄悄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名录中的“正规军”。
首都体育学院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教师与毕业生合影
争议随之爆发。有人嘲讽“大学教打游戏?”,有人感慨“当年被骂网瘾,如今成了科班出身”,而更多人在追问:这个常年被误解的小众专业,凭什么能让学生被腾讯、英雄体育等大厂高薪锁定?
答案藏在产业的裂变中。早在2015年,电子竞技就已被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列为第78个体育竞赛项目;2016年《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更将其与冰雪、航空等运动并列,明确为"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政策东风下,全国多个省份相继出台电竞产业扶持政策,催生出赛事运营、俱乐部管理等新兴岗位——培育针对性人才的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一跃成为了“宝藏”赛道。
电竞相关专业的崛起只是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些来年,有越来越多像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这样的“小众”专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闯入了大家的视野。
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
早在2023年,教育部就规划“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以此为目标,各高校多措并举,调整学科专业的步伐加速迈进。
来到今年6月23日,《关于开展2025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再度将专业动态调整推向深化阶段。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高校专业设置正在这场“新陈代谢”中不断得以优化。
改革蓝图的迅猛铺进下,无数紧扣产业脉搏的“小众”专业正破土而出。参考6月18日发布的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的排名专业与对象,和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一样,全国开设高校数量在10所及以下的专业共有356个,几乎占据着全部发布专业数的半壁江山。它们正从边缘走向主流,在产教融合推动下迎来发展的春天。
“老年医学与健康”“体育康养”……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高教也掀起了一股“银发专业”建设热潮。2022年,国家对老龄化社会进行了前瞻性布局,《“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列为了重点工作,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老年学、养老服务管理、健康服务与管理、中医养生学相关专业本科教育”。
截图自《“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
“大学居然还有专门研究马的专业?”是的,你没听错!“马业科学”这个听起来颇具“贵族气质”的专业,也正在现代高教领域崭露头角。2020年出台的《全国马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要支持高校开设马业相关课程,为这个特色专业按下了发展“快进键”。
当前,马产业早已突破传统畜牧业的范畴,形成了集体育运动、休闲骑乘、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新兴产业生态。产业发展迅速,专业人才培养也需要跑出加速度。“马业科学”专业的内涵远比表面丰富——学生不仅要会懂马、养马,还要会训马、赛马。所以,当下次当有人问起“学这个专业是不是天天骑马”,不妨告诉TA自己是在成为“马业全才”。
随着乡村振兴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农科建设也在如火如荼进行。为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教育部重磅出台《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推动涉农专业转型升级。从保障粮食安全的“生物育种科学”,到服务乡村治理的“农村发展与管理”,再到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现代农业教育的内涵被不断升华。“面朝黄土背朝天”?NoNoNo,我们可是“智慧农业”!
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专业对接千亿级电竞产业,邮政工程专业服务大规模电商物流,碳中和科学与工程专业呼应“双碳”目标……专业设置不再是“有什么设什么”,而是“需要什么建什么”。这种以需求为导向的专业建设理念,正在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
专业开设只是起点,人才培养方为根本。国内多所高校在“小众”专业建设领域同样成绩斐然。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显示,一批高校在细分专业领域拔得头筹,展现出卓越的办学实力。
哈尔滨工程大学的“海洋机器人”专业表现尤为亮眼——作为服务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该校2019年开创性地设立该本科专业,成为国内首个“吃螃蟹”的高校。最新排名中,该专业五项指标类别均获A级以上评价,充分彰显了其在国内该领域的领军地位。
学校该专业依托水下机器人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设,聚焦深海作业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人才培养。学校创新研发的水下机器人作业虚拟仿真平台,融合运动仿真、视景仿真等前沿技术,可精准模拟1500米深海作业环境,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实践体验。虚实结合,融会贯通,一批批未来的“深蓝工程师”正在这里磨炼、成长。
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成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载体。随着氢能产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专业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电力人才摇篮”——华北电力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前瞻性布局氢能学科建设。2022年,学校已经完成了首届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招生,并同步构建起完备的课程体系。最新排名中,学校在该专业上斩获A+的佳绩,实力出众。在“小众”专业上做“大文章”,华北电力大学正致力于培养出未来氢能科学领域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注入智力支持。
图源:华北电力大学官网
作为我国航空航天高等教育的标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再次开创先河,成为我国首个开设智能飞行器技术专业的高校。在专业布局方面,北航展现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学校已开设12个航空航天类专业中的11个,其中9个专业在2025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斩获A+评级,构建起完备的航空航天专业集群。这一“小众”专业的设立,不仅有着深厚的学科基础——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等学科均为“双一流”建设学科,还拥有“航天飞行器与导弹设计教学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强力支撑。北航正以创新姿态,为我国智能飞行器产业发展培育新一代先锋人才。
专业发展,高校担当。要让这些“潜力股”真正成长为“绩优股”,仍有赖于高校在师资建设、课程优化、实践平台等方面持续投入。我们有理由相信,即便是最“小众”的专业,也能在高校培育下绽放出独特的光彩。
真正的专业建设,从来不是简单的名称更迭,而是教育对时代需求的深刻回应。
随着产教融合的纵深推进,高等教育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产业变革。未来,还会涌现出更多的“小众”专业。这些专业深深扎根中国大地,精准对接时代需求,它们继续以“小而精、新而实”的姿态,培养出支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