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安晚报)
转自:新安晚报
梁朝朝进行机器人手术操作。
“坐这里就像‘打游戏’一样”“医生变成了‘孙悟空’,钻到病人的肚子里去手术了”……近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的梁朝朝主任,神情自若,妙语连珠。这份从容,来源于梁朝朝30余年医海磨砺的自信与底气。
30多年的时光里,他为慢性前列腺炎改名,他自主研发智能无线腔镜系统,他开展安徽首例机器人手术、5G远程机器人辅助手术……医海扬帆,创新不止。2024年底,首届医学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名单揭晓,梁朝朝入选“国家杰出医师”。
全国各地患者慕名而来
2月26日上午,蚌埠患者吴春秋再次走进梁朝朝教授的门诊办公室,这一次,他的面容和前几次比起来,明显是轻松愉悦的。
原来,去年12月,吴春秋在安医一附院接受了前列腺肿瘤手术,术后恢复得很不错,这一次来复查,他特地制作了一面锦旗,上面镌刻着一首自己写的藏头小诗。
“‘梁医仁德厚,朝暮为患忧。朝至瘟魔炫,贤名万古留’,这是我对梁教授发自内心的感谢。”吴春秋笑着说。
像吴春秋这样经梁朝朝教授治愈的患者还有很多,他的门诊总是排满了全省乃至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求医者。
梁朝朝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在手术台前钻研,在前列腺癌治疗上积极探索,引入国际前沿的诊疗理念和技术,为众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时针拨回到十多年前,2013年,梁朝朝教授成功完成了国内第二例、华东地区第一例3D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这一手术的成功,为3D腹腔镜技术在泌尿系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道路。此后,梁朝朝教授不断推广这一技术,让众多的患者受益。
微创技术跻身全国前列
2014年,梁朝朝教授又敏锐地察觉机器人手术的应用前景,在全国较早、安徽省率先开展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前列腺癌根治术、肾癌根治术、全膀胱切除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这些手术方式的引进与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扩大了手术适应症,使安徽省泌尿外科的手术水平迈入国内先进行列。
2023年,安医大一附院泌尿外科成功开展了安徽省首例5G远程机器人手术。解放军301医院泌尿外科张旭院士在1000余公里外的北京,通过国产精锋机器人,远程操作安医大一附院机械臂开展手术,梁朝朝教授团队全程现场协助完成手术。安徽省在手术机器人远程开展手术领域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远程机器人手术的开展,让安徽患者不用出省、甚至不用出市,就能享受知名专家手术的待遇。
紧随其后,梁朝朝教授也为北京301医院、哈尔滨医大附院、浙大一附院及安徽蚌埠、安庆、阜阳等地完成机器人远程手术。“云手术”大大节约病人的就医成本,也更加高效,让专家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为有需要的患者做手术。
“以前手术过后一个星期,病人还痛得嗷嗷叫,现在第二天就可以下床到处跑了。”梁朝朝教授说,这是技术为患者带来的福音之一,创伤小,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就小,也让一些疼痛耐受性低的高龄患者有了更多的希望。就在前几天,一名90岁前列腺癌症患者术后三天便出院了。
积极投身技术创新与应用
三十余年磨一剑!梁朝朝教授团队与国内多家医疗研究中心合作,跟踪研究30余年,最终确认白细胞数量与慢性前列腺炎之间无绝对关联,终将Ⅲ型前列腺炎更名为“前列腺盆腔综合征”,相关成果2020年发表于《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并且已经写入教科书,成为中国前列腺炎诊疗标准,进一步在亚洲和全球推广应用。
“这不是简单的改名,而是能够更准确地认识和诊断、治疗这一疾病,造福患者,可以说这是我们安徽自己的贡献。”梁朝朝自信地说。
常年站在手术台前,梁朝朝教授堪称一部活的手术变迁史。从开放手术到腹腔镜微创手术,是技术的翻天覆地变化,梁朝朝教授也积极投身到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当中。
他在手术中发现,传统腹腔镜系统存在诸多问题,比如组件线缆连接繁杂,手术准备时间长,限制手术者移动范围,还存在污染术区和引发火灾等隐患。而且国内95%的腹腔镜系统为进口设备,价格昂贵,基层医院难以负担。问题,意味着机会。梁朝朝教授团队联合多方力量,历经8年多、2000多个日夜的联合攻关,逐一攻克感存算一体化芯片设计等关键技术,突破发达国家技术封锁。
2020年,梁朝朝教授团队终于自主研发出了一款仅20cm大小的无线腹腔镜手术器械,即无线智能腔镜系统,实现了腔镜系统的无线化、智能化、小型化,使外科医生摆脱了术中线缆的限制,提高了手术效率和安全性,打破了传统腔镜对手术室条件的高度依赖。
梁朝朝,安医一附院泌尿外科的领军人物,以他的医道匠心在医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诠释医者的使命与担当,成为患者心中的希望之光。他希望能用医术与技术造福更多患者,助力健康中国、健康安徽建设。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朱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