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昆山财政局开发区分局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助力开发区以无人机技术应用为抓手,开展太仓塘滨水廊道无人机管养试点,从资金保障、安全维护、效能提升等多方面发力,助力绿化管养转型升级,以“空中之眼”提升城市管理“软实力”,为生态保护按下“智慧键”,绘就财政赋能新图景。
一是精准投入,财政支持贯穿日常维护周期。开发区分局深刻认识到科技手段对绿化管养升级的重要性,将无人机技术引入及应用纳入重点资金支持项目。为构建智能管养体系,今年累计投入专项资金46.65万元,在东区行政服务中心楼顶布设无人机机场1处,配备专业运维人员1名。通过科学规划资金使用方向,统筹安排专项资金,为设备采购、系统开发、人员管理、日常维护等环节提供资金保障,切实推动绿化管养从“人防”向“技防”转变。
二是精确预防,靶向服务护航安全发展全过程。为主动防范风险隐患,自2018年起,开发区分局累计投入财政资金500万元支持无人机技术应用。在森林防火方面,无人机系统运行首年即完成森林防火巡查2860架次,发现处置隐患462处,全年重大安全事故零发生。通过财政支持技术创新,年节约人工成本约40万元,减少传统核查测绘支出39.7万元,推动管养模式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
三是精细管理,科技赋能持续释放社会效益。开发区分局重点支持无人机管养模式,显著提升绿化养护精细度,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在技术增效方面,通过财政支持大疆智能管理平台,累计完成巡飞2860架次,处置绿地隐患562处;在社会管理方面,热成像技术使夜间巡查能力显著增强,违规行为发现率达到100%;在应急响应方面,无人机快速响应特性将突发事件处置时间从传统数小时缩短至10分钟以内,巡查效率较人工提升7—18倍,应急响应速度达到分钟级。该模式切实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为财政资金的社会效益转化提供了新思路。
下一步,昆山市财政局开发区分局将继续优化资源配置,探索“政府购买服务+企业合作”的可持续运营模式,为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贡献财政力量。昆开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