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实习生朱泓慧 上海报道
8月16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联合东方证券主办、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战略支持的第三届21世纪“活力·ESG”创新论坛在上海隆重举办。
上海大学文化新经济研究院秘书长 吴华
上海大学文化新经济研究院秘书长吴华在以“绿色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平衡术”为主题的圆桌对话中,分享了联合国自然解决方案视角下技术创新和ESG发展的方向。
吴华认为,绿色转型、技术创新以及ESG建设三者从长期来看仍然协调一致,但从短期来看,如果企业注重于国际化、全球化发展,ESG则可以成为避免罚款的优势项,而不做ESG则可能将面临市场准入的问题。“ESG的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和经济空间的工作,它同时还带有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关联度,因而企业的绿色转型和技术创新之间的平衡成为关键。”
吴华表示,绿色转型一直是企业稳定不变的趋势,而ESG为企业出海保驾护航。在这一背景之下,技术创新的主要功能导向之一就是服务于企业的减碳。
吴华认为,如今企业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减碳:一是通过企业生产环节的技术方面展开;二是通过绿电直联的方式进行;三是通过自然的方式来解决。
这其中,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共识。“在这样的共识下,全球很多头部企业从技术减碳和自然减碳两个方面纷纷入手。”吴华表示。
吴华介绍,目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作为2022年联合国193个会员国正式签署的决议,也是中国和新西兰作为发起方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上共同提出的国际决议,为碳中和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和方式——通过企业自主努力的形式,以生物多样性保护、栖息地保护等方式,获得国际认可的碳移除量进行碳中和。
吴华表示,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超过一半的世界500强企业以各种形式成立了自己的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投资基金或者公益基金。目前,中国很多企业也开始在这条路径上迈进,NbS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国际公认的企业零碳发展的“最后一里路”。
吴华也指出,虽然现在陆续已有NbS的实践案例出现,但目前国内仍以政府投资实施为主,企业实践案例较少。“这需要把NbS大框架落实到具体可执行的方法学上,所以我们也和国际学术组织一直在推动基于NbS的高整合性自然解决方案的国际标准森林碳汇开发方法学在国内落地,目前已设置了三个绿色新经济试验区,并且已成功帮助部分国际化发展企业形成完整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