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黑猴了,只有黑「鬼」了
8.20,一个特殊的日子,是每年游戏科学(下简称游科)给玩家「写情书」的日子,今年也不例外。
8月20日凌晨四点,科隆游戏展开幕之夜活动最后,游科开发的黑神话系列第二部作品《黑神话:钟馗》CG预告,作为「one more thing」的大轴亮相,牌面十足。
预告一出,现场掌声雷动,在国内平台上线后更是迅速爆火,截至目前,B站播放量已经突破九百万,全站热榜第一;在抖音上破千万播放,冲上了热榜第二。
而在一部分玩家狂欢、赞叹新作的同时,也有另一部分玩家发出了不同的声音。
他们认为游科开始「飘了」,学会背刺玩家了,甚至说游科像这样「半途而废」,是取不到真经的。
划重点一:为什么会有玩家「意难平」?
在《钟馗》预告片的一众热评中,最扎眼的评论莫过于这条了:
简单来说,就是有玩家认为,《黑猴》在他们眼里并不是一部称得上完整的作品,它还有很大进步空间,是玩家用真金白银和热情,把这部「半成品」抬到了不属于它的高度,游科有必要出DLC把它完善好,而不是投身新作的开发。
这条评论获得了500+点赞,还是引起了一些玩家的共鸣。但同时,也有很多玩家反对这种观点,双方在评论区吵作一团,回复接近500条。
也有玩家写了一则冯骥杨奇的童年故事,用暑假作业没写完可以转学的「头尖尖」思路,来调侃游科的「逃避」行为。
某种程度上,这个「转学」的比喻还是挺到位,意思就是游科选择换个环境从零开始。
但众所周知,从零开始一段冒险,需要花费的时间远超走完一段未竟的旅途。
DLC可能只要一两年就能做完,还有更便宜的定价,而新作更像是遥不可及的「大饼」。因此,对于很多玩家而言,DLC是远比新作更值得期待的事情。
未完成的旧作、不确定的新作以及被抛弃的失落,种种复杂情绪交织在一起,让一些玩家感觉被辜负了。
划重点二:「在既有的延长线上,是没有未来的」
按照正常的商业逻辑来看,在《黑猴》狂卖3000万套以后,推出DLC可以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开发本体所积累的美术素材、开发经验,这些都可以复用在DLC上。
而且,只要DLC质量足够优秀,或是稳定在及格线上,那就是妥妥的印钞机,游科完全可以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数钱。
成本更低、风险更少,还能满足玩家期待,一鱼三吃,何乐不为呢?
但,游科还是选择了开发新作。
在预告片发布以后,冯骥和杨奇相继发微博,解释为什么不做DLC。
冯骥称,游戏发售后,在被「催更」声音淹没时,就按照「先做DLC」的计划,正经RUN了起来,但在这个过程中,他无论如何都「快乐不起来」。
直到今年的某天,杨奇一条留言,又帮他下定决心。最后,他俩一拍即合,决定开发新作,并陆陆续续说服了其他同事。
「那段时间我脑子里真正挥之不去的,主要是迷茫、虚无与惶恐(我知道这么说很矫情,别开枪)。
可无论我怎么为自己「快乐不起来」感到羞愧,这些情绪依然不受控制地袭来,而且汹涌澎湃——尤其是被淹没在「DLC到底做没做DLC都有谁啥时候发DLC」的时候。」
杨奇在微博解释说,这次新作《黑馗》的立项,多少带了点机缘巧合在里面,想法和创意都源于自己的一场梦。另外,他还提到,做了十多年的西游题材,也是时候换换脑子了。
「创作一事,机缘很重要。一帮老伙计做了十多年西游题材,或许正是时候换换脑子。神魔故事自然过瘾,志怪传奇也该别有生趣,@yocar冯骥 老师已经在写离魂调了~」
杨奇COS了一把「唐玄宗梦钟馗」
说到底,他们都不希望一直做相同的事情,希望能跳出舒适圈,尝试点不一样的东西。在游科官网的QA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解释。
「在大家一如既往的支持下,黑神话的第一部作品已平安落地。在天命人的故事告一段落后,我们十分渴望接下来先轻手轻脚,尝试一些更有差异的游戏体验,鼓捣几个更有挑战的游戏特性,也在世界观与叙事上搞点新鲜玩意。
钟馗,便是在如此心情与其他诸多因素的综合考量之下,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在这个新的游戏里,我们有信心做出清爽的变化与新意,也会狠狠反思过去的不足与遗憾。而对所有喜爱《黑神话:悟空》的朋友,我们想说:西游,不会到此为止。」
冯骥曾在采访中说,他们更像是一群「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在迈向个人愿景之前,他会考虑这件事是否可行。
但回顾过去就会发现,这层理性之下包裹的,是「不会循规蹈矩」的冲动。否则他们不会在国产单机前景并不明朗的那些年,决心投入《黑神话:悟空》的开发工作,并且暂停手头上其他项目。
冯骥在微博中引用了任天堂前社长岩田聪的一句话:「在既有的延长线上,是没有未来的。」
可以说,求新求变,才是这家公司的底色。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抛弃过去。冯骥和杨奇都在微博里提到:悟空的故事还没有结束,等准备妥当后就会回归。
也就是说,很多玩家期盼的「取经之路」还没有结束。
划重点三:所以,为什么是钟馗?
在预告发布不久,就有人好奇,为什么游科会挑选钟馗这样故事不多且流传度不够广的角色。
其实《黑猴》成功之后,如今的游戏科学,不缺知名度,从这次《黑馗》预告的爆火就可见一斑。
而有了之前的成绩兜底,他们在「探索新的可能」时,也希望能放开手脚去做。
而钟馗,就是一个相当有创作空间的选择。
据史料考证,钟馗的形象,由上古「傩」祭面具演变而来。
虽是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的奇异之貌,但因其驱魔降妖、惩恶扬善的正直品性,使他如同孙悟空一般,成为广受民众接纳和喜爱的正面人物。
但他的故事又不像孙悟空那样,有《西游记》这么一个完整的体系,关于钟馗传说的起始语焉不详,他的传说多是在民间口口相传,这就给了游科留了很大的发挥空间。
方便在保留钟馗「驱魔降妖」核心形象上,做进一步拓展、改编,捏一个更有游科特色的「钟馗」,满足一展拳脚的创作野心。
就像冯骥说的那样,他可以有新的玩法、新的视觉、新的技术、新的故事。
另一方面,就是之前《黑猴》的部分剧情就引来了一些争议,甚至因为突破传统设定框架,被评价为「夹带私货」。而选择钟馗,可能也是考虑到了这方面因素。
除此之外,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在《黑馗》预告发布的同时,官号也从「黑神话:悟空」改为了「黑神话」,账号描述也变成了「黑神话系列游戏的统一官方账号」。
其实早在《黑猴》立项时,游科就已经盘算好构建一个「黑神话」宇宙了。
像《钟馗》、《小倩》、《姜子牙》等等,这些商标早在2020年就完成了注册。
可以说,游科其实一直都很有野心,他们想做的不仅仅是《西游记》,而是将中国传统神话、民间志怪等等都融入到游戏中,做好「黑神话」这个IP。
总结:是「飘了」,还是选了一条更艰难的路?
所以,不做DLC看似是游科「飘了」,但事实上,更像是他们坚守自己的创作初心和本性。
其实反过来想,如果真的是在科隆展上公布DLC的话,也会有人说:躺着赚钱、不思进取,说好有大的,结果就这?
说白了,不管游科怎么做,都会有不同的声音出现。
其实DLC和新作哪个开发难度更大,相信大伙儿也都心知肚明。要我说,在科隆展这样的大场合,能拿出一款新作,这才叫「大的要来了」,这才算是不负玩家期待。
回顾游科一路走来的历程,从《斗战神》到《黑猴》,他们从未选择过那条最简单、最稳妥的路。
如今,可以说只是再次做出了相同的选择——无愧于心,无畏于行。
所以,期待已久的玩家,当然有权利感到失落。
但或许,你我也可以选择再相信一次,相信惊喜从不在既有的路线上,而是在每一趟未知的旅途中,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