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宁电入湘”工程)投产送电,这是我国首条获批的以输送“沙戈荒”风电光伏大基地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通道,也是我国今年投产送电的第三条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我国能源投资加速“向绿向新”聚集。近期一批重大项目有力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正酣。业内人士认为,下半年能源投资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新能源、特高压等建设提速的同时,智能电网、新型储能、绿氢等赛道具备较大增长潜力。
近20个足球场大小的厂区内塔架林立、线网交织,电流声作响,近两层楼高的高端和低端换流变压器依次排开……位于湖南省衡南县的“宁电入湘”工程±800千伏衡阳换流站里,跨越1616千米的特高压线路在此“落脚”。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新闻发言人朱军飞介绍说,作为一条能源跨区域调配的“绿色动脉”,“宁电入湘”工程总投资281亿元,配套电源装机容量1764万千瓦,其中新能源1300万千瓦,包括风电400万千瓦、光伏发电900万千瓦。新能源装机占比超70%,创下同类工程新高,也让湖南电网“含绿量”不断提升。
据了解,“宁电入湘”工程整体投产后,额定最大送电能力达到800万千瓦,每年可向湖南输送电量超360亿千瓦时,约满足湖南1/6用电需求。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为我国能源发展指明了方向。
据国家能源局监测,今年上半年,我国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保持良好势头,全国在建和年内计划开工的能源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超过1.5万亿元,同比增长21.6%,新增能源投资不断“向绿向新”聚集。
其中,新能源发电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广西、新疆陆上风电完成投资额较去年同期实现翻番,广东、福建、上海海上风电投资集中释放。集中式光伏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24.5%,分布式光伏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超70%。光热发电完成投资额较去年同期接近翻番。
“下半年能源投资将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围绕能源安全保供与绿色低碳转型统筹推进。”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以风电、光伏为主体的新能源电源建设将继续提速,绿色能源的规模化开发与传统能源的清洁化转型将协同深化。
在大西北,我国首个“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项目——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计划于今年12月实现除光热外全部机组投产发电。
在东部,全国首个低于煤炭标杆电价的竞争性配置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集团上海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全部吊装完成,为年内全容量并网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能源要送得出、用得好,能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跟得上。从两大电网公司的计划来看,今年电网投资有望创历史新高,以西南地区、沙戈荒地区等清洁能源基地为起点建设特高压工程正成为重要趋势。
一条条特高压工程的建设投产,不仅能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也可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和投资增长。
记者在衡阳换流站采访了解到,双极高端换流变压器、高压并联电容器、交流支柱绝缘子、低压电缆等多种产品来自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工程和产业实现“双向赋能”。
国网湖南建设公司衡阳换流站业主项目部副经理王然丰说,“宁电入湘”工程采用大量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对电力装备、工程机械、建设施工等上下游产业形成强大拉动作用。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储能、氢能等也是关键一环,相关投资加快释放。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上半年,氢能重点项目投资额实现翻番,吉林省多个在建绿氢项目加快推进。充换电基础设施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近70%。新型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均超过30%。
在孙传旺看来,因能缓解新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并网带来的“不稳定、难消纳”等问题,智能电网、新型储能、绿氢等赛道具备较大增长潜力。预计下半年对现有电网的智能化升级、新型储能等调峰电源的布局将保持稳步增长,特高压等跨区输电通道的建设将继续加码。(经济参考报)
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无法联系到作者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采取适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