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阳光洒在“蛋壳”状的球体建筑上,卫星接收天线正缓缓转动,工作人员盯着电脑屏幕开展数据接收。
“当卫星经过上空,天线会提前锁定信号,接收的风云卫星数据第一时间上传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为气象预报预测、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等提供数据支撑。”该站副站长杨艳龙说。
佳木斯气象卫星地面站的卫星地面接收天线。新华社记者 孙晓宇 摄
在佳木斯市前进区南岗村,佳木斯驭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施工现场一片繁忙。61亩园区内,工人正加紧建设道路、护栏等配套设施。“今年计划完成4套卫星地面站的安装工作。”公司运维站站长范新知说。
陕西星邑空间技术有限公司也将在佳木斯市境内建设新的项目。公司副总经理程武卫介绍,公司在抚远市的卫星地面测控站一期项目接近尾声,正推进二期规划,将投资1.2亿元建设占地60亩的二期地面站,建成后将显著提升东北地区商业航天测控服务能力。
卫星产业不断壮大,得益于佳木斯市独特的地理优势。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佳木斯卫星产业发展大会上,佳木斯市市长王铁介绍,佳木斯市与新疆喀什、海南三亚构成“空间大三角”,且晴朗少云、地势平坦、仰角开阔、电磁环境干净,相较国内其他点位能接收更多数据量,利于卫星测控企业开展业务。
第三届佳木斯卫星产业发展大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孙晓宇 摄
随着多个卫星项目在佳木斯市落地,产业集群逐渐形成,对企业的吸引力持续增强。株洲太空星际卫星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孙承志说,他们将在佳木斯建设数据中心和二级运控中心,届时接收的数据可在本地完成标准数据生产和高级产品按需生产,大幅降低网络传输成本。“建设二级运控中心后,本地数据需求能从佳木斯站直接上星,从原来的‘有什么吃什么’到实现‘直接点菜’。”
在孙承志看来,双方合作前景广阔。“我们可开展气象遥感数据综合应用,围绕农林场景打造示范基地。尤其佳木斯市地处的三江平原是全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我们能针对农业需求开发产品,在北斗导航、农作物病虫害监测等方面示范应用,进而推广到东北地区乃至全国。”
深耕佳木斯市场20多年的南方测绘集团,正加速融入卫星产业生态。“此前业务以测绘装备为核心,我们希望与佳木斯市合作,以精密测量、精准定位、时空信息服务为基础,挖掘卫星数据价值,建设面向测绘的遥感数据中心,参与国家重大项目示范应用。”集团常务副总裁缪小林说。
据了解,佳木斯市已落地卫星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43.23亿元,园区承载、平台支撑等配套功能日益完善;另有31个项目正在对接洽谈,投资额超40亿元。
佳木斯驭星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的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 孙晓宇 摄
佳木斯市已将卫星产业确立为全市经济发展重点方向与区域发展换道超车的关键突破口,科学编制《佳木斯市卫星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30年)》,将形成以卫星测控、数据应用“双轮”驱动,上下游产业协同联动的发展格局。
佳木斯市委书记丛丽表示,佳木斯市将持续打造卫星产业集群,加快卫星测控中心建设,开发卫星数据资源与产品,构筑卫星互联网与低空经济底座,推动通信、导航、遥感多领域融合应用;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做好产学研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记者孙晓宇、赵国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