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安卓系统,这个曾经风靡全球的操作系统,竟然是个“假系统”?别惊讶,这可不是我胡说,而是有真实的数据和信息支撑的哦!今天,就让我带你一探究竟,揭开安卓系统的“真面目”。
说起安卓,不得不提的就是它的“开源”属性。没错,安卓系统是开源的,这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修改和分发安卓系统。听起来是不是很美好?事实却并非如此。
据《人民日报》报道,安卓系统虽然开源,但实际上却是“假开源、真垄断”。谷歌公司利用安卓系统的市场支配地位,在技术上和商业上对中国手机厂商施加诸多限制和约束。比如,手机厂商要想使用安卓系统,就必须与谷歌签订ACC(安卓兼容性承诺)和MADA(移动应用分发协议)等约束性协议。这些协议要求手机厂商必须预装整个GMS(谷歌移动服务),不能只预装部分应用。而且,手机厂商是否符合ACC和MADA协议要求,由谷歌单方面认定。这样一来,谷歌就牢牢地控制了安卓生态。
安卓系统实际上包含两层架构:AOSP和GMS。
AOSP是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安卓开源项目),是一个彻底开源的开发项目,归属权不属于谷歌。这意味着,任何手机厂商都可以免费使用AOSP,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GMS(Google Mobile Services)却是谷歌的私有财产。GMS是安卓系统重要的配套服务,包括谷歌邮箱、谷歌应用商店等面向用户的App,以及针对开发者的APK,提供谷歌专有服务接口。GMS的代码一直是闭源的,这意味着手机厂商要想获得完整的安卓操作系统服务,就必须与谷歌签订协议,并预装整个GMS。
谷歌通过AOSP和GMS的双重架构,牢牢地控制了安卓生态。任何手机厂商要想使用安卓系统,就必须遵守谷歌的规则。这种做法,无疑加剧了安卓系统的垄断。
据《人民日报》报道,欧盟、韩国、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反垄断执法机构均对谷歌公司移动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行为开展过调查,并作出处罚。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反垄断调查并未涉及中国市场。
面对安卓系统的“假开源、真垄断”,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应该如何应对呢?
首先,我们要积极借鉴欧盟等域外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经验,加强对跨国垄断行为监管执法。其次,我们要推动谷歌公司取消不合理的限制和做法,有利于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健康的移动操作系统市场。
此外,我国还可以积极发展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如华为的鸿蒙系统。鸿蒙系统具有强大的兼容性和开放性,有望成为安卓系统的有力竞争者。
安卓系统虽然曾经风靡全球,但它的“假开源、真垄断”本质,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个系统。面对安卓的未来,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移动操作系统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