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茂佳
3月13日,卫星遥感数字化应用创新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在重庆揭牌。随着该实验室的落地,城市治理和绿色发展可以获得更有效的科技支撑。
卫星遥感数字化应用创新重点实验室揭牌。
据悉,该实验室由重庆市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和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共建,是继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致灾降水数值模式与人工智能融合预报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落地重庆之后的第三个重点实验室,是西部(重庆)科学城气象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验室集结了来自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部门和研究机构的13名知名专家,研究方向涵盖卫星载荷、对地观测、定量遥感、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重庆市气象局与国家卫星中心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为什么将这一重点实验室设立在重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顾行发表示:“重庆地形地貌复杂,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同时,重庆自身的发展也需要相关技术支持,它能够使重庆在空间管理方面更加精细化,要素更加完备。”
实验室将立足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推动卫星遥感技术在灾害监测、交通、农业以及生态等领域的数字化应用和服务,为自然资源、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等重点领域和行业提供稳定精准的遥感、气象服务。
具体而言,实验室将围绕5大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卫星遥感数据智能处理,开展卫星产品真实性检验、多源卫星数据与气象数据时空融合、降尺度技术研究;聚焦卫星遥感赋能交通数字化服务,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技术研究,重点关注极端天气事件对交通的影响;聚焦卫星遥感灾害监测与风险预估,开展大城市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特别是地质灾害、洪水、干旱、森林火灾等灾害事件的监测及快速评估;聚焦农业遥感应用示范,开展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与风险预估;聚焦生态遥感与气候变化,开展高价值生态气象产品研发。
重庆市气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实验室将持续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贯通产学研用链条,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聚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重庆辨识度的遥感应用创新高地标志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