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全球气候危机与双碳战略驱动
全球平均气温较19世纪末升高超1.2℃,极端气候频发,各国加速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中国承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零碳工厂”成为工业绿色转型关键。目前13省市已出台零碳工厂创建政策,上海、合肥等地明确建设目标,市场潜力巨大。温室气体排放中,甲烷、氧化亚氮等的全球增温潜势远高于二氧化碳,亟需系统性减排。
二、零碳工厂概述:定义与核心要素
零碳工厂指在核算边界内,通过自主减排与碳抵消、清除,实现碳排放综合为零的工厂。其碳排放范围包括直接排放(范围1)、外购能源间接排放(范围2)及价值链间接排放(范围3)。建设需结合节能技术、清洁能源、碳汇等措施,如使用低碳能源技术、CO₂回收利用技术等。碳抵消机制通过可再生能源项目、林业碳汇等产生碳信用,国际上有CDM、JI等机制,国内有CCER等。
三、建设路径:标准、流程与痛点
(一)建设标准与类型
可选标准包括中国节能协会《零碳工厂评价规范》等,零碳工厂分Ⅰ型(覆盖范围1、2)和Ⅱ型(覆盖范围1、2、3),等级从三星到六星,最高要求100%可再生能源电力与清除。
(二)实施流程
1. 准备阶段:制定实施计划,建立温室气体管理体系。
2. 实施阶段:确定排放基线,实施减排方案,核算年度排放,通过购买碳信用或自主开发项目实现碳抵消。
3. 评价与持续改善:由第三方评价并颁发证书,持续优化管理。
(三)面临痛点
存在数字化能碳管理缺失、新能源消纳占比低、零碳技术路径欠缺、碳排放管理意识不足、设备能效管理不完善、废弃物循环利用不健全等问题。
四、案例与服务:实践与支持体系
(一)宁德时代案例
其四川工厂利用80%水电等可再生能源,通过CFMS智慧系统、AI视觉检测等技术优化能耗,废料贵金属回收率达99.3%,物流全面电动化,成为新能源产业首家零碳工厂,为制造环节碳中和提供示范。
(二)服务产品
ICAS英格尔认证提供知识培训、管理咨询、专项提升、第三方评价与认证等服务,助力企业系统推进零碳工厂建设,推动工业领域低碳转型。
五、意义与展望
零碳工厂可节约能源成本、提升资源效率、增强品牌竞争力、获得政策支持,是企业应对气候风险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未来需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加速全球工业绿色变革。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