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首次看清太阳南极
创始人
2025-06-18 13:41:45
0

你每天抬头看到的太阳,其实一直“藏着掖着”——我们从未真正看清过它的两极。直到最近,欧洲航天局(ESA)的太阳轨道器干了件大事:人类第一次用镜头对准了太阳的南极,看到了太阳的“后脑勺”!

近日,欧洲空间局与美国宇航局联合开展的“太阳轨道飞行器”任务,首次进入一个倾斜轨道,使航天器能够拍摄到罕见的太阳极地图像,标志着人类第一次看到了太阳南极。

欧洲空间局也发布了首批太阳南极图像。这些图像摄于3月份,当时航天器在黄道面下方15度的轨道上运行。这些图像及其他测量数据将有助于科学家改进对太阳活动的预测。

“太阳轨道飞行器”还测量了太阳南极的磁场和高能辐射数据,这些数据已由欧洲空间局公布。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Green指出,对太阳南极磁场的测量将帮助人们更好理解大约每11年出现一次、强度呈周期性变化的太阳活动周期。

“这些新图像是我们有史以来观测太阳南极最成功的一次。随着‘太阳轨道飞行器’的推进,它将进一步提升轨道高度,带来更清晰的极区视野。”英国雷丁大学的Owens补充说,太阳活动最低点预计将在3到4年后到来,因此掌握极地磁场结构对于空间天气预报尤为关键。“太阳轨道飞行器”还捕捉到太阳北极的图像,目前相关数据仍在传回地球的过程中。

>>揭秘

为什么以前拍不到?

因为我们“站错了位置”

过去所有的太阳照片,都是从“黄道面”正前方拍的——也就是八大行星绕太阳公转的那个“扁平圆盘”平面。就像你站在舞台正前方拍歌手,永远看不到人家的后脑勺。

拍摄太阳两极的照片非常具有挑战性,因为航天器必须离开黄道面,后者是围绕太阳的一个扁平面,太阳系中大多数天体都在黄道面上运行。

2020年发射升空后,为了绕到太阳“背后”,太阳轨道器玩了一手“借力打力”:每隔几次轨道飞行,它就去“拜访”金星,利用这颗行星的引力调整自己的轨道倾角。现在,它的轨道已经倾斜到太阳赤道下方17度,终于让人类看到了太阳南极的真容。更让人期待的是,未来它还会继续“爬高”,最终达到赤道下方33度的角度,到时候拍的照片会更清晰!

三个“透视眼”齐上阵

太阳南极的秘密藏不住了

这次能看清太阳南极,全靠太阳轨道器上的三个“黑科技”仪器:PHI(偏振与日震成像仪):用可见光给太阳表面“拍X光”,画出表面磁场的“等高线”;EUI(极紫外成像仪):捕捉百万度高温的太阳外层大气中的带电气体,像给太阳做“热成像”;SPICE(日冕环境光谱成像仪):通过不同温度带电气体发出的光,分层解析太阳大气结构,堪称“大气CT机”。

科学家形容,太阳的两极就像“未知大陆”。而这三个仪器的配合,让我们第一次看清了这片“未知大陆”的模样。

南极磁场“乱糟糟”?

原来和太阳的“11年脾气周期”有关

最让科学家兴奋的发现是:现在太阳南极的磁场处于“混乱状态”——普通磁铁的南北极界限分明,但太阳南极同时存在南北两种磁场。这种现象只会在太阳活动极大期出现,也就是太阳磁场每11年一次“大翻转”(太阳活动周期)后的短暂阶段。

简单来说,太阳就像个“脾气暴躁的老熟人”:每过11年,它的南北磁极就会“对调”,这时候表面会爆发大量耀斑和物质抛射(太阳活动极大期),可能干扰地球的卫星、电网甚至宇航员安全。但因为以前看不到两极,我们根本搞不清这个“翻转”到底是怎么发生的。

现在有了南极的观测数据,科学家终于能追踪那些“携带磁场的物质流”如何从低纬度流向两极,为下一个太阳活动周期“埋下种子”。

不止看表面!

太阳风的“出生地”也被盯上了

除了磁场,太阳轨道器还首次“透视”了南极的大气分层。通过SPICE仪器的“多普勒测量”(追踪特定温度气体发出的光谱线),科学家能算出太阳物质团块的移动速度——这对研究太阳风至关重要。

太阳风是从太阳表面“吹”向宇宙的带电粒子流,能在地球两极制造极光,也能破坏卫星、干扰电网,甚至威胁宇航员健康。以前因为观测角度限制,科学家只能“斜着看”太阳两极,现在有了正视角,终于能看清太阳风到底是怎么“出生”的了。

这只是开始!

未来,太阳的秘密将被“拆个精光”

目前传回的只是首批数据,完整数据集要等到今年10月才会全部抵达地球。未来几年,太阳轨道器还会多次借助金星引力调整轨道,最终达到33度的倾斜角。

现在,人类终于有了“上帝视角”看太阳。那些困扰了科学家几十年的问题——磁场如何翻转、太阳风如何形成、活动周期如何预测——或许很快就会有答案。那么,你对太阳的哪一面最好奇呢?

>>链接

我国监测太阳活动的“高科技”设备

人类对于星辰大海的好奇自古有之,对太阳的监测设备也在不断升级,从最古老的日晷、浑仪,到各式卫星、射电望远镜,我国在记录太阳活动上进行了许多探索。

我国自己建立了空间和地面联测网络,空间立体探测包括羲和、夸父、风云卫星等,地面包括大型光学太阳望远镜探测、稻城千眼天珠射电阵应用等。

■“羲和号”卫星

2021年10月14日,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带着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进入太空,实现了国际首次太阳Hα波段光谱成像的空间探测,填补太阳爆发源区高质量观测数据的空白。2024年2月,探日先锋“羲和号”卫星又传回了喜讯。南京大学太阳物理团队基于“羲和号”全日面光谱成像,分别构建了一个太阳暗条和一个日珥的三维速度场。该研究成功再现了暗条、日珥等离子体物质的膨胀、抛射、回落、旋转和分裂等现象,以后监测太阳活动就像地球上的天气预报一样简单。

■“夸父一号”

如果说“羲和号”是我国探日工程的“探路者”,那么2022年发射的综合性太阳探测卫星“夸父一号”就是观察太阳的多面手,它可以从紫外线、可见光和X射线波段等对太阳进行观测。

“夸父一号”以观测“一磁两暴”作为科学目标,它同“羲和号”一起成为我国科学家“追日”的最强搭档。今年1月,“夸父一号”卫星成功地记录了第25太阳活动周截至目前最大的耀斑。

■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

除了在天上“飞”的“羲和号”“夸父一号”等卫星,地表上还伫立着众多用于观测太阳的望远镜。其中就包括由313台天线组成的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它位于海拔3820米的甘孜州稻城县,直径达6米,状如一颗巨大的“千眼天珠”。这个巨大的望远镜于2023年正式通过验收,其主要任务就是实时监测太阳的活动,预测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综合中国科学报、新华社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基于LangChain和知识图... 高效理解医疗问答机器人架构选型文章的指南 在医疗 AI 领域,后端架构选型直接决定系统的稳定性、扩展...
19 世纪的天文学家如何利用科... 卡米勒· Flammarion 的作品想象了地球之外宇宙中可能存在的一切。Three Lions/H...
华为MatePad Air 新... 8 月 15 日,华为举办了 2025 年夏季新品大咖秀,在本次活动上,华为正式推出两款备受瞩目的平...
LOL第一人影响力有多大?若F... 在很多电竞项目当中,历史第一人的位置可能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毕竟电竞项目很多历史都比较短,并且选手之...
JDG再引涅槃选手,卓哥加盟,... JDG战队再次从涅槃组捞人,近日发布人员变动公告:前LNG辅助选手Zhuo以自由人身份加入队伍。据官...
原创 F... 在前一周连胜被GEN斩断之后,T1也是随后对阵NS的比赛中将对手2-0横扫,确定了季后赛的席位,同时...
原创 T... Theshy被侮辱,线下观众喊马头真菜!IG超话彻底爆了,要求IG官方给说法 大家都知道IG在第3赛...
全神班终于觉醒?IG挑战内战王... LPL第三赛段目前来看依旧是强者恒强,BLG、TES、AL依旧上演着大王争夺战,最大的惊喜在于全神班...
原创 《... 相信不少玩家都把伊涅芙这个角色给抽到了吧?这个角色的强度,咋说呢?你要是把她当一个副C还是很好用的,...
梦幻西游七夕祥瑞真与鲲有关!神... 《梦幻西游》电脑版的“动物园园长”王谢退出109顶尖战队后,选择加入175级的帮派联赛。就在昨夜,王...
嘉年华签到,穿越火线枪战王者好... 手游巴士(www.shouyoubus.com)2025年08月11日:哈喽,小伙伴们大家好!嘉年华...
CTO辞职创业,做炒菜机器人,... “有这么多人受伤,依然前赴后继地有人买,说明炒菜机器人的需求刚性足够强。”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
卖家具日赚700元?会玩的人已... 要说梦幻西游当下哪个服务器最火,最适合新人加入,那必然是日渐爆火的畅玩服和开服三个月以内的新区。不过...
奇安信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安全...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奇安信(688561)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安全防...
梦幻西游爆总回归需400灵项链... 《梦幻西游》电脑版畅玩服X9玩家在携带无级别装备后,属性面板会得到质的提升。近日,就有玩家为了追求极...
梦幻西游:175级神木林,全身... Hello大家好,我是浩仔! 关注浩仔,每天给你带来最新梦幻西游游戏资讯! 以下点评仅代表个人意见,...
Chinese Scienti... Diagram of the experimental setup. Image courtesy ...
阅文集团与腾讯王者荣耀达成国创... 观点网讯:8月15日,阅文集团(00772.HK)与腾讯(00700.HK)旗下旗舰游戏《王者荣耀》...
《方舟生存飞升》全新奇幻生物远... 《方舟:生存飞升》全新奇幻生物远古之爪首曝,该生物将与瓦尔盖罗DLC同步上线,已预购“失落之地”DL...
《洛克王国:世界》游戏开启苹果... IT之家 8 月 15 日消息,《洛克王国:世界》游戏官方今天宣布该作现可在苹果 App St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