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弃子到王炸!蒋凡正式进入决策中心,阿里将走向何方?
创始人
2025-06-27 21:21:17
0

出品|互联网最前线

作者|大为

刚刚,阿里巴巴发布最新财报,引爆全网关注的,不是收入增长,也不是AI进展,而是一张合伙人名单。

这个名单,被称为“阿里权力塔尖”的风向标。

26人减至17人,创下阿里上市以来最精简结构。退出者中不乏张勇、戴珊、彭蕾、俞永福等“阿里历史级人物”;而新增之中,39岁的蒋凡赫然在列——不仅重回合伙人序列,还首次跻身阿里合伙委员会,成为五大核心成员之一。

合伙委员会是阿里制度的“最高法院”,负责决定合伙人选拔、奖金池分配等关键机制,其组成成员包括马云、蔡崇信、吴泳铭、邵晓锋……以及,如今的蒋凡

上图为阿里现任合伙人名单

一个“流亡三年”的“前弃子”,如今再次走到权力中枢。他不是重新开始,而是再度归位。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份名单体现出阿里的一次组织重心转移:高管结构从“文化守护”型,转向“战场作战”型。

合伙人不再只是价值观的代言人,而是要能带兵打仗、上场拿结果。能听得见炮火的人,才有资格进入权力结构。蒋凡,显然是这个时代最合适的人选。

但问题是——他凭什么?

一个曾被降级、边缘化、甚至“除名”的高管,凭什么在五年后卷土重来,重掌阿里电商中枢?

这不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整个阿里权力与战略重构的缩影。

01“被打入冷宫”的那三年,其实是阿里最需要的“试金石”

2020年4月,蒋凡陷入舆论风波。其夫人“董花花”在微博公开喊话张大奕,指其“插足家庭”。事件迅速发酵,成为那一年阿里最热的话题之一。

紧接着,阿里公布处理决定:蒋凡被除名合伙人、记过处分、降级调岗。一时间,这位曾被视为“阿里太子”的人,似乎走到了权力的尽头。

但蒋凡没有离开。他被调往当时名不见经传、边缘化程度极高的“国际数字商业事业群”——负责速卖通、Lazada、Trendyol等海外平台。

这个板块,曾被视为“烂摊子”。用户分散、架构混乱、管理失控、增长疲软,甚至连人才储备都极其薄弱。没人愿意接手,也没人看好它。

但三年后,蒋凡交出了一份令所有人意想不到的答卷:

  • 阿里国际营收三年累计增长超70%,成为阿里增速最快板块;

  • 速卖通Choice业务快速增长,占平台订单70%,打造平台级爆品生态;

  • 五日达物流上线,物流履约效率缩短30%,首次在欧洲、韩国站稳脚跟;

  • Lazada重整架构,东南亚市场EBITDA首次转正;

  • 全球200+国家和地区接入平台,阿里国际真正迈出“出海步伐”。

更重要的是——这不是一个人在打仗。蒋凡打造了一支“狼性团队”:扁平、高效、目标导向

一位国际业务员工回忆,“蒋总说话很少,但每次都能一针见血。我们试过向他请示方向,他只会问‘你怎么想’,你说完,他就说‘去试’。”

一个“被打入冷宫”的将军,靠一副“烂牌”,打出了阿里最亮眼的业务战绩。

这三年,不是“流放”,更像是“试金石”。

02蒋凡回归,改变了阿里电商的什么?

过去几年,阿里电商的问题,已经不是GMV跌没跌,而是“人设崩塌”。

——商家怨声载道,“越来越亏”;

——用户频频吐槽,“越来越难买”;

——平台KPI体系复杂、导向混乱,“看起来在增长,实际上在内耗”。

一方面拼多多用“百亿补贴”蚕食低价心智,抖音快手靠直播种草建立内容壁垒;另一方面,淘宝天猫还在原地试图“凑单+返利”保住面子,却不断失去“里子”。

电商的本质是交易。但过去三年,阿里电商的主轴,变成了“做KPI”。

而蒋凡回归之后,短短半年,做的三件事,悄然扭转了这条路径。

1. “仅退款”制度取消:还商家以尊严。2024年4月,蒋凡主导取消“仅退款”政策,一时间震动全网。这个制度原本是阿里在竞争压力下“倾向消费者”的典型代表,用户可以在收到货前直接申请退款,无需退货,无需商家同意。

看起来消费者获益,实则“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商家损失货品和货款;平台增加退货纠纷和投诉;消费者薅完羊毛也失去信任,“规则不透明”。蒋凡的决定很简单——取消这项政策,并上线一套新的退款机制:

“问题要解决,但不能让商家承担不对等的风险。”

这背后的思路非常明确:电商平台的基本盘,是商家,不是“套利用户”。这是一次价值观回归式改革:不再刻意迎合“爽感消费”,而是重塑平台治理底线

2. 取消“跨店满减”:让用户不再“做数学题”。在过去几年,每逢大促,用户评论区最热的不是产品体验,而是——“这满300减50到底怎么凑?”复杂的凑单机制,催生了“拼单群”、“计算器插件”、“退单潮”,给商家带来极大不确定性。蒋凡提出一个看似“土”的建议:“我们能不能让消费者不需要计算器就能买东西?”

于是,2024年618大促,天猫首次取消“跨店满减”,改为“立减+叠券”组合:所见即所得,买一件也享受优惠;减少消费者退款行为;提升转化效率,简化履约流程。

效果立竿见影:今年618,天猫披露“剔除退款后的净成交额”同比增长10%,是三年来首次“干净增长”;平台整体退货率大幅下降,尤其是88VIP群体;品牌商家库存更可控,销售更真实,转化更扎实。

3. 品牌重回C位:不再卷“最低价”,而是卷“品质增长”。蒋凡的另一关键动作,是全面重启“品牌经营主阵地”战略。他清晰地看到一个趋势拐点:

拼多多主打低价,抖音靠流量刺激成交,而淘天,必须找回“品牌沉淀+长效运营”的阵地价值。

因此,从今年开始,蒋凡推动一系列“品牌回归”机制:推出“淘严选”、“大牌返场”、“品牌会员日”等长期机制;对服饰、美妆、运动户外三大类目做重点流量扶持;品牌商家完成站外引流,平台按1:1补贴广告费用;新品上线即享免费流量、成交达标享现金返还。

数据再次给出验证:618期间,453个品牌成交破亿,同比增长24%;12个新品成交破亿,504款破千万,同比翻倍;国货品牌徕芬、abcmokoo、宋朝等逆势突围,强势破圈。

在蒋凡的体系里,“品牌”不是流量的附庸,而是平台的“基本资产”。蒋凡做的,不是改革,而是重构:取消“仅退款”,不是一次机制微调,而是对“商家角色”的重新定义;取消“跨店满减”,不是营销创新,而是用户体验的信任重建;重启品牌战略,不是流量换位,而是平台长期价值的回归。

这三件事,其实合力做了一件大事:

让阿里电商从“算法驱动交易”,转向“信任驱动增长”。

它不是一场营销层面的618战役,而是一场底层逻辑的“电商秩序重建”。而这一切,只因为蒋凡“懂货”,更懂平台机制的“底层动力学”。

03蒋凡的“背影”,藏着阿里整个战略的变轨

如果说,蒋凡这几年的经历是一部剧,那它不是爽剧,也不是偶像剧,而是一部职场权谋剧。而我们今天讨论蒋凡,不只是看他“做成了什么”,更要看清:为什么是他能做成?一个从合伙人中被除名、调岗、降级、从C位跌入谷底的人,凭什么能三年后原路返回,甚至走得更高?这不是一次单纯的“能力逆袭”,而是一次组织与战略逻辑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1. 谁才是“真正的阿里人”?阿里从不缺聪明人,缺的是“能从混乱中重建秩序”的人。我们都记得那个2020年的风波——在大众视角里,是蒋凡犯了“私德错误”,但在阿里内部,那场事件带来的远不止于一次处罚那么简单。它撕开了阿里文化的一层窗户纸:合伙人到底是“治理代言人”还是“业务核心将领”?内部对“价值观”的重视,是否压倒了“实干结果”?管理者是为用户负责?为平台负责?还是为舆论负责?

那个阶段,阿里正在经历“张勇时代”的末期,内忧外患,组织臃肿,战略漂移。一边喊“再创业”,一边缺“真正的创业者”。这时候的蒋凡,反而成为了“真实问题”的放大器。他的问题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时代的组织投影。

而2023年后他能回归,也正说明了阿里的一个转向:

不再迷信“道德洁癖+文化光环”,而是重新寻找“能打胜仗的将军”。

用阿里自己的话说:“合伙人要能听得见炮火。”蒋凡就是那个,被“送去前线”、还活着回来的“炮灰型英雄”。

2. 一场组织结构的隐秘战争:2023年11月,蒋凡被任命为阿里电商事业群首席执行官,统管淘宝、天猫、1688、闲鱼、阿里国际、饿了么、飞猪……别看只是一个人事任命,这背后,其实是一场彻底的“电商权力重构”:过去,淘天是单独集团,蒋凡只能管理淘宝、天猫;现在,电商相关资源全部回归一个事业群,蒋凡统筹权升级;跨境业务与国内电商打通,数据、运营、算法、物流全面融合;他不再只是“电商负责人”,而是“交易系统的总架构师”。

而阿里合伙人变动中的原委员会成员彭蕾,则同时退出合伙人和委员会。这意味着——新旧交替,不再只是业务层面的调整,而是制度和权力结构的更替

蒋凡的加入,标志着:

阿里的最高决策机制,正式开始“战功导向”+“一线业务主导”的新权力时代。

3. 三代人马的隐形切换:马云、蔡崇信、吴泳铭 vs 蒋凡。蒋凡之于阿里,已经不只是一个高管,而更像一个象征。我们可以从三代人物来理解这层结构:

阿里时代

核心人物

代表特征

成败关键

创业时代(2000-2010)

马云

理想主义+道文化+先用户后商业

建立平台生态

管理时代(2011-2021)

张勇(逍遥子)、武卫、彭蕾

财务精算+强管控+强调KPI

构建组织秩序

实战时代(2022-至今)

蔡崇信、吴泳铭、蒋凡

技术能力+实战指挥+弱文化

聚焦主营业务结果

我们今天看到的蒋凡,是“第三代实战派”的领军人物。与之对应的是,吴泳铭主抓云与AI两大系统,而蒋凡全面操盘电商交易系统。这是一种“二元互补”:技术底座+交易生态。而从2025财年年报与合伙人结构来看,这一组合已成为阿里接下来5-10年组织结构的主轴。

不是谁要接马云的班,而是——阿里进入“去创始人化+系统协作化”的权力新时代。蒋凡的权力曲线,是阿里战略转型的断面图蒋凡的上升,从来都不是个人逆袭那么简单。如果你从2020年看,是一场危机管理;从2022年看,是一次业务重构;但从2025年再看,这是一场权力哲学的集体转向:从“文化驱动”到“业务驱动”;从“价值观筛选”到“战果导向”;从“内部认可”到“市场回响”。

而他自己的人设,也在发生悄然转变:从技术天才→产品经理→电商架构师→组织重构者。

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也许会发现:

阿里之所以还能继续成为平台生态中最坚固的一角,不是因为它有一个最完美的掌舵人,而是它有能力不断找到“最能打的人”,并把权力交给他。

04阿里未来走向何方?“大公司病”之后的重生之路

蒋凡的回归与崛起,的确是近年阿里最具象征意义的“人物叙事”。

但更宏观的问题是——

在2025年的今天,阿里真正想“重启”的到底是什么?

1. 战略聚焦:不再追求“什么都做”,而是“两条腿走路”2023年以前,阿里的核心问题是“太大、太散、太杂”。从淘天、盒马、钉钉,到文娱、银泰、高鑫零售……阿里像一棵不断扩张的榕树,根扎不深,枝叶繁杂。每一个新业务都是独立的BU(Business Unit),每一位负责人都可以在内部“割据封王”。结果就是:组织效率低下,决策流程复杂;业务线相互掣肘,资源调配极不均衡;核心业务(电商、云)反而被边缘化。

而2024年、2025年这两年,阿里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收缩战线,明确主轴”。蔡崇信与吴泳铭在2025财年致股东信中,明确提出:

电商 + AI/云,将是未来阿里的“双核驱动”。

所有业务,要么围绕交易,要么围绕算力;其余方向,如零售、百货、媒体等,悉数“瘦身”或“资本化处理”。

举几个例子:银泰百货高鑫零售:悉数剥离;盒马:首次实现EBITA转正,正在筹备独立IPO;阿里文娱、钉钉、夸克:被要求“独立盈利,不再依赖集团补贴”。

马云曾说过,“做企业,做减法比做加法难一百倍。”

而今天的阿里,正在用“断臂求生”的方式,对自己动手术。

2. 云与AI:马云回归的“二次创业”,押注Qwen如果说电商是阿里的过去,那云与AI,则是阿里的未来。2025财年,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11%,增速重回两位数。最亮眼的,是其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七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推动这一变化的,是阿里押注Qwen大模型的“开源路线”。目前,Qwen在多个中英评测中超越Llama、Gemma等国际对手,成为开源圈的新黑马。其多模态模型在M3Exam、MATH等多个任务中接近GPT-4水平,并获得华为、腾讯、百度等竞品技术团队的点赞。

与此同时,阿里还公布:未来三年将投资3800亿元用于AI与云基础设施建设;将推动“云全球一张网”,服务中企出海与全球AI开发者。也就是说,阿里想的不只是“卖GPU”,而是要做:国内最强的AI开源平台;最懂中国企业的AI工具集;最接近“企业级GPT”的落地模型。而这条路,显然远比做电商困难得多。

但吴泳铭的选择很明确:“不赌AI,就不配谈未来。”

这也是为什么,云业务的多个合伙人全部保留——包括达摩院张建锋、蒋江伟、郑俊芳、王磊——他们,是“第二增长曲线”的持旗人。

3. 组织瘦身:从“打包公司”变成“打仗公司”过去的阿里,组织结构像个“套娃”:一个BU下设五个BG,BG下再分三层子部门;每个业务都有自己的中后台,重复造轮子;每个决策都要“交叉共创”,最后没人拍板。

2024年起,吴泳铭主导推动了一场“组织拆墙行动”:多个重叠BG合并或取消(如饿了么并入电商事业群);精简超过2000个非一线岗位,减少“夹心层”;引入“项目制”打法,打破部门墙,快速组队作战。

甚至于,内部提出了一个新KPI:“打穿型人才比例”。就是要求员工不再只做“本部门内闭环工作”,而要能打通产品、运营、技术、市场的综合协作链。这种转变非常像“字节式管理”:扁平、高效、强授权、快反馈。而这背后,其实是整个阿里组织文化的“剥壳再造”。

4. 企业文化重构:从“价值观”回归“实战主义”:十几年前,马云说“阿里最大的核心资产,是文化”。但今天,如果你问阿里员工“什么是阿里文化”,很多人会陷入沉默。过去的“客户第一、团队合作、拥抱变化”等口号,逐渐变成了流程化打分、官僚式评估。而吴泳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内部大声提出:“我们再创业。”2024年5月10日,阿里日,西溪园区复刻了一个“湖畔小屋”。

马云罕见出现在现场,并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我最骄傲的,不是我们赚了多少钱,而是我们给社会带来了什么变化。”

这句话看似复古,实则是阿里文化从“宏大叙事”走向“现实主义”的信号。

而组织也做出了同步调整:合伙人制度改革,重点提拔一线业务将领;再无“理想挂帅”,只要结果、效率、增长;老一代十八罗汉纷纷退出,新一代技术+业务将领全面上位。

在吴泳铭的内部讲话中,还出现了一句耐人寻味的话:

“我们要继续相信文化,但不能被文化束缚。”

这是阿里文化的“软着陆”。

05蒋凡的意义,不止于阿里

2025年的阿里,还需要“下一个马云”吗?

蒋凡与马云:一场“神性”与“理性”的世代更替:如果说马云代表的是“文化教父”型企业家,那蒋凡就是“系统架构师”型操盘者。马云擅长启发、煽动、构建“信仰体系”;蒋凡擅长规划、评估、执行“商业体系”。

两人最大的差异,在于:

核心特质

马云

蒋凡

思维方式

感性+叙事型

理性+工程型

能力边界

擅长讲故事、调动资源

擅长打硬仗、规划系统

组织驱动

文化+愿景拉动

机制+数据驱动

外部形象

公众人物、社交高手

克制内敛、极少对外发声

蒋凡不是“另一个马云”,而是一个“适应新时代的控制型角色”。他代表的是一种全新领导力风格:不再追求媒体形象;不靠人格魅力聚众;更像一个产品经理+COO的结合体。

这正是今天这个“理性大于感性、系统性大于鼓动性”的商业时代所需要的。

蒋凡的领导力挑战,不在“做得好”,而在“带得动”但这也意味着,蒋凡面临一个全新的挑战:

他能成为“带得动团队”的灵魂人物吗?

马云时代的阿里,是信仰驱动的。员工相信“改变世界”、相信“文化符号”,可以为了使命加班到深夜、流泪熬夜。而蒋凡,是“目标驱动型”人物。他更擅长拆解KPI、评估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他像一位优秀的“调度者”,但不是“点燃者”。

蒋凡不是完人,他经历过桃色风波、失权、流放、重回、争议,但也正是这些起伏,构成了他独有的“现实感”。

他不是“励志模板”,而是“可参照样本”。对所有身处职场、创业、组织体系中的人来说,蒋凡的这五年提醒了我们:被调岗不是终点,真正的“边缘”,是你放弃自己;战略周期一定波动,能扛得住“低谷”的人,才配享受高光;最终能站上舞台的,不是完美人设,而是能解问题的人。

阿里的这轮权力重构,也提醒所有企业管理者:价值观重要,但不能取代实战;文化信仰好,但不能遮蔽效率;管理层不是为了“看起来像”,而是“干出来赢”

电商这场马拉松,蒋凡重新回到跑道。而阿里,也在换上一身更轻的装备,准备再度冲刺。

只是这一次,没有掌声,没有神话,只有一个最朴素的愿望:

赢一次,算一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宁波朗迪取得网布烫边切割装置专...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宁波朗迪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网布烫边...
富兴塑膜取得PVC塑膜压纹成型...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苍南县富兴塑膜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PVC...
美国拟2030年前在月球建成核... △艺术家描绘的月球上的电力系统。(图片来源:NASA) 当地时间8月5日,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交...
TTG3-1KSG,清清正反手... TTG3-1战胜KSG,终于结束了对KSG的连败。从EWC回来之后他们似乎变强了,清清证明了为什么萝...
中国电信视联网赋能基层治理 提... 近日,丰都县仁沙镇依托中国电信视联网技术,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智能化水平,推动乡村基层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上古OL》开发商被砍掉的《黑... 微软最近的大裁员砍掉了《上古卷轴OL》开发商备受期待的新IP(代号为黑鸟计划)以及Rare工作室的《...
山东科嘉电气:高效智能充电方案... 山东科嘉电气近日推出了两款创新充电设备,专为不同领域提供专业、高效、安全的充电解决方案。这些设备分别...
科技前沿丨普通家庭何时能用上保... 7月3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会议指出,当前人工智...
泰科汽车取得油箱加油单向阀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芜湖泰科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油箱...
当年吹爆Edge浏览器的我,现... 每位资深玩家,在对枪失败、团战暴毙后,都有一套神圣的仪式: “诶今天鼠标有点飘”、“这键盘键程不对”...
走出光伏同质化困境,BC生态圈... 来源:澎湃新闻 隆基绿能创始人、首席技术官李振国 同质化的红海厮杀,令光伏产业深陷恶性竞争泥潭。乘...
AL被打晕了?IG辅助抢大龙翻... ★游戏马蹄铁原创 AL对战IG第二局 IG无愧是现在LPL的人气王,流量王,他们的比赛不仅是明星选...
LOL:BLG被曝不是全华班,... Shadow护照是意大利的 在LPL赛区中,全华班自带流量和话题,像RNG、BLG这种主打全华班的...
紧盯AI人才,“鹅厂”招新,软... 8月6日,腾讯2026校园招聘正式启动。本次招聘面向2025年1月至2026年12月期间毕业的大学生...
DOTA2 7.39d 更新深... 当看到 7.39d 的更新日志时,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不是简单的数值微调,而是V社对当前版本生态的一次...
《仁王3》制作人访谈:保留硬核... 今年6月,《仁王3》发布了首支预告片,并宣布游戏将于明年年初正式发售,登陆PlayStation 5...
青春好市 | 以手抵心,对话千... 当棕榈叶在指尖翻飞成灵兽,当大漆在掌心打磨出光华,当破碎的古瓷片在你手中重获新生...这不是遥远的传...
IDC:Q2中国消费级游戏本市... IT之家 8 月 6 日消息,市场研究机构 IDC 今天发文,披露了中国消费级游戏 PC 市场的数据...
小米手机欧洲市场份额首超苹果,... 【太平洋科技快讯】8 月 6 日,小米集团合伙人、小米集团总裁、部总裁兼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在社交媒...
王者荣耀:夏侯惇喜迎加强,亚连... 王者荣耀本赛季已经进入中期,还没有拿到王者印记的小伙伴确实该抓紧时间了,毕竟到了赛季后半段上分难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