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智慧黄河监控平台,各项数据实时跃动,随时掌握黄河(兰州段)各项监测信息;
配套建设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可持续监测黄河水质,一旦发现数据异常,设备会立即保留样品并上传数据……
“如此精细化、智慧化的黄河监测手段,得益于智慧黄河(兰州段)精细化监测项目的建成投运。”日前,在兰州市生态环境信息中心,兰州市生态环境局四级调研员钟晓强向记者介绍。
工作人员随时关注着黄河的各项监测信息。
黄河兰州段由西固区达川镇入兰州,自西向东穿城而过,至榆中县青城镇出兰州,全长150多公里。为实现对黄河兰州段水环境的精细化、智慧化管理,2023年底,兰州市率先启动建设智慧黄河(兰州段)精细化管理监测项目,在黄河边布设1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和250余套视频监控系统,24小时不停歇地守护着母亲河。
打开兰州市智慧黄河监管平台“断面监测”模块,各个断面按照国控、省控、市控等类别分别显示在屏幕上,各项监测信息一览无余。
智慧黄河(兰州段)软件平台负责人把多才随机点开其中一个点位,大屏上便立刻显示出了该点位的实时监控画面。
“刚才我们看到这个点位发出告警,点进去以后,就能清楚地了解告警原因,并迅速锁定排污地点,派发至执法人员的手机端,由他们进行实地处理、反馈。”把多才说,智慧平台不仅具备实时监控功能,还能进行告警溯源和实景三维展示,协助监测人员快速发现和解决水污染问题。
此外,通过排污口和多断面水质连续监测,在水质发生波动时,智慧黄河监管平台能够精准快速追因溯源,快速切断,有效预防突发环境事件,形成了集水环境监测、预警、巡检和协同调度等应用功能一体化的技术体系。
“你看,这是你们接下来要去的西沙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上传过来的数据。”通过大屏幕,记者看到当前该段水质显示为Ⅰ类,各项监测数据一切正常。
通过智慧黄河监管平台,可清楚看到各项监测信息。
记者来到西沙大桥附近,远远就看见黄河岸边有一座的白色的“小房子”,这正是西沙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是智慧黄河监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沙大桥水质自动监测站。
这座小房子看似简单,内部却都是高科技:监测仪器排列整齐,控制单元、水质在线离心机、实验台等设备一应俱全。
“我们将河水通过抽水泵抽至预处理单元沉淀后,系统会自动对黄河水的pH值、电导率、溶解氧、浊度、总氮和总磷等9项数据进行检测。如有任一数据异常,设备就会自动留样,并将所有数据上传至智慧黄河监管平台。”西沙大桥水质监测站运维负责人向鹏飞说。
抽水泵正在抽取黄河水。
由于设备全部自动化运行,向鹏飞只需要进行定期巡查。“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保证自动监测系统正常运行,数据真实、可靠,再就是检查试剂和标液是否需要添加、更换。”
检查试剂和标液是否正常。(本组图片均由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摄)
监测站虽小,但作用很大。当前,19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布设在黄河兰州段各个断面,如同“电子眼”全天候、无死角地监控着水质的变化。
“过去断面出现水质波动时,我们很难第一时间锁定问题来源,智慧黄河监管平台的引入,缩小了人工监测的范围,减少了执法人员盲区,提升了科学精准化治污的能力。”钟晓强说,水质自动监测站点一头连着母亲河,一头连着智慧黄河监管平台,通过监控设备与监测平台的配合,构建起了兰州市水环境智能监测网络。
近两年,凭借科技的力量,在智慧黄河监管平台的强大支持下,黄河兰州段干支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 100%,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出境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稳定保持在二类水质,实现了一河净水送下游。(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顾丽娟)
来源:新甘肃客户端
编辑:卢文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