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马斯克旗下的脑机接口公司Neuralink在X上宣布,首次在一天之内完成两台脑机接口植入手术,目前两位患者恢复状况练好且精神状态良好。
马斯克表示,“Neuralink 最终将改变数百万甚至数十亿人的生活。”
这是继6月底Neuralink发布会公布的7位受试者后,再次公布2名受试者情况。
脑机接口技术(BCI)是通过将微型电极植入大脑,建立大脑与外部设备的无缝连接,从而实现与神经元的直接交互。
Neuralink第一款产品叫做Telepathy(心灵感应),主要针对颈椎脊髓损伤或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渐冻症)患者应用,通过在大脑植入设备,患者能够使用意念控制计算机。
Neuralink N1脑植入设备大小跟普通硬币相同,内置1024根超细电级(直径仅4-6微米)用来采集大脑运动皮层的神经信号,先进的定制低功耗芯片和电子设备处理神经信号,再将神经信号无线传输到Neuralink应用程序中,应用程序会将数据流解码为动作和意图,最后通过用意念来实现计算机的控制计算,借此完成移动光标、选择文字输入、浏览网页,甚至玩游戏的动作。
图片来自:Neuralink官网
(包含生物相容性外壳、电池、芯片与电子产品、线程)
Neuralink首位人类患者诺兰德・阿巴乌(Noland Arbaugh)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只需思考‘我要将光标移动到键盘的这个部分并选择按键’,就能完成操作。”
在这过程中,蓝牙5.3技术在脑植入设备与计算机的数据传输之间提供着毫米级的延迟保障,在20-30毫米内将捕捉到神经信号通过蓝牙技术实时传输到计算机进行处理,经解码后转化为控制指令,建立患者与外部世界交互的通道。
全球普及的通用无线标准
蓝牙技术在脑机接口技术中承担着“神经桥梁”的重要角色。
而选择蓝牙技术进行无线通信的原因,是因为蓝牙作为全球普及的通用无线标准,几乎现有的计算机、平板及智能手机等电子设备都具备蓝牙通信功能,这使得Neuralink设备能够无缝与几乎所有日常电子设备进行交互,无需依赖于专门的电子设备。
此前,一家叫“Synchron”的美国脑机接口公司就实现其BCI产品可以实现操作控制苹果头显Vision Pro,进行短信发送、玩游戏和选择流媒体内容等行为。
Synchron 的CEO表示,公司正致力于开发新的人机交互蓝牙标准。
要让蓝牙技术更好地服务于脑机接口,除了实现设备间的交互和制定新的交互标准,解决神经信号与光标移动的延迟问题也至关重要。
针对这一问题,Neuralink开发了一种锁相新技术,该方法将来自植入物的数据包的传输与蓝牙无线电激活的确切时刻对齐,以此减少神经尖峰纳入神经网络预测所需的时间,降低延迟分布的均值和方差,从而使患者能更容易控制光标。
深圳二院在脑机接口技术方面也取得进展,首例蓝牙可感知、磁共振兼容的新型脑起搏器植入术完成。
结语
蓝牙作为一项问世近三十年的成熟无线协议,从最初的基础数据传输,到如今通过技术迭代实现低延迟、高稳定性的通信。蓝牙作为核心通信载体,在脑机接口这一尖端领域也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与生命力。
我们不仅看到技术本身的进化,更看到了创新思维打破学科壁垒,实现跨越应用鸿沟的强大力量。
在此背景下,IOTE 金奖扮演着挖掘创新成果、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角色,肩负起挖掘优秀物联网创新产品的重任,诚邀广大物联网企业踊跃参与,在 IOTE 金奖的舞台上,展现技术创新的魅力,共促物联网行业迈向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