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亦萌
格瑞斯眼镜:用“深圳精度”重新定义智能穿戴
走进深圳市格瑞斯优雅眼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瑞斯)位于龙岗区坪地街道的智能制造基地,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内,1200名员工与数十台机械臂协同作业的场景蔚为壮观。光学镜片加工区,六轴联动抛光机正以0.01毫米的精度打磨AR镜片。
“智能眼镜将取代手机成为下一代个人计算终端。”格瑞斯董事长李静戴着最新研发的“INNOVATOR”样机向记者演示:语音唤醒虚拟助手,随时接打电话、音乐播放声声入耳,无耳机感受视听盛宴、第一视角vlog实现720p高清输出,实现所见即所得,整套操作如行云流水。这款集成了蓝牙高速传输、智能录音录像、AI拍照识万物等功能的智能眼镜,其核心光学模组和传感器全部由格瑞斯自主研发。
从一家几十人的眼镜代工厂,成长为如今年产能500万副的智能穿戴领军企业,格瑞斯的转型之路充满“龙岗特色”。企业早期95%的业务依赖出口代工,如今通过创立自主品牌“INNOVATOR”,成功实现优化。“我们不做简单的替代品,而是重新定义产品形态。”李静介绍,下一步将推出利用骨传导技术制作的盲人导航眼镜,通过3D声场定位技术,将环境信息转化为空间频提示,翻译准确率达行业领先的95%;还要针对老龄化市场开发的“视听一体”眼镜,创新性地融合助听器和老花镜功能。
“真正的创新需要制造能力来落地。”李静表示,依托龙岗完善的电子产业链,格瑞斯实现了从光学设计、AI算法到智能制造的完整闭环。企业拥有ISO9001等四大体系认证,产品良品率保持在99%以上,已获得数十项发明专利。
猿人科技:特种相机的“跨境突围”
与格瑞斯同处龙岗的深圳猿人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猿人科技),则在另一个“战场”书写传奇。在其公司CNAS实验室内,最新款GA100防水相机正在40米水压舱中进行极限测试。“当国内智能家居陷入价格战时,我们选择做‘特种部队’。”猿人科技高级副总裁侯俊手持一台迷彩涂装的运动相机介绍道。
“去年11亿营收中,特种设备是主力。”侯俊透露,企业的产品原料大量选择环保材料,同时对设计要求极高。公司的拳头产品运动相机外观模仿的是鹅卵石质地,打造坚韧的触感特性,经过反复调试方才成功。这种精益求精的制造能力,使猿人科技在亚马逊运动相机品类稳居前三,今年营收目标直指15亿元。
在研发中心,工程师们正在调试新一代多光谱传感系统。这套系统可穿透雨雾和黑暗,在恶劣环境下保持清晰成像。“我们不做参数竞赛,只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侯俊举例说,防水SEEKER专为户外而设计。它能够承受飞溅雨水,并能够拍摄长达16英尺的水下照片或视频。超低的耐温性即使在-10°C下也能正常工作,散热效果提高17%,高效的导热设计为它提供了更强的冷却能力。
龙岗智造的“双引擎”模式
两家企业的成功,折射出龙岗区制造业升级的典型路径:在技术沉淀方面,格瑞斯用20年光学积累构建了完整的技术护城河。从镜片镀膜工艺到AR光机设计,从骨传导音频算法到眼球追踪技术,企业已形成覆盖“光学+AI+人机交互”的创新矩阵。其国内专业的AI智能研发机构及国外顶尖研究院共建的"智能穿戴联合实验室",正在研发脑机接口与AR眼镜的融合方案。
在场景创新方面,猿人科技展示了差异化突围的“龙岗智慧”。企业将300多人的团队聚焦在特种相机这一细分领域,通过深度理解欧美用户需求,开发出狩猎安防、极限运动、工业检测等垂直场景解决方案。其"深圳研发+海外本土化"的模式,使产品能快速适应不同市场的特殊需求。
龙岗区提供的“产业雨林”政策成为关键助推器。格瑞斯享受科创补贴政策,猿人科技连续三年获得了科技企业研发投入扶持资金和重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从实验室研发到量产,龙岗总能提供最适合的土壤。”李静感慨道。
从“制造”到“智造”的龙岗答卷
站在新的发展节点,两家企业正在谋划更大的布局。格瑞斯锚定目标建设的“黑灯工厂”,届时80%的生产工序将由机器人完成;猿人科技则计划在欧洲设立创新中心,深度对接当地用户需求。
它们的实践印证了一个真理:在全球价值链重构的今天,中国制造必须走“技术+场景”双轮驱动之路。格瑞斯用AI重新定义人机交互,猿人科技以特种设备解决实际问题,这场始于龙岗的“智造革命”,正在重塑“中国制造”的价值坐标。在格瑞斯和猿人科技身后,龙岗区已涌现出3000多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一个充满活力的智能制造生态正在形成。这场静水深流的产业变革,或将为中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龙岗样本”。
(图片来源:深圳龙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