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2025 MSI 季中赛的激烈角逐中,LCP 赛区 CFO 战队的 18 岁中单小将 hongQ 以其耀眼的发挥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然而,尽管 hongQ 表现抢眼,CFO 战队却还是被 AL 战队淘汰出局。
赛后,关于 LPL 赛区是否应该直接将 hongQ 买入 LPL 的讨论在网络上不绝于耳。这一现象,也折射出 LPL当下浮躁的一些状态,虽然这只是赛后一些网友的口嗨,但过去几个赛季,LPL的很多队伍似乎依然没有摒弃买买买的模式,而过度依赖 “买买买” 忽视自身青训体系建设,这种畸形的发展逻辑正成为制约 LPL 长远发展的瓶颈。
一、LPL 的 “买买买” 现状与隐忧
近年来,LPL 赛区在转会市场上频繁出手,引入了众多来自其他赛区的优秀选手。不可否认,这些外援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 LPL 赛区的整体实力,为战队带来了荣誉,也让观众们欣赏到了更高水平的比赛。但这种 “买买买” 的模式也隐藏着诸多风险。
一方面,过度依赖外援可能导致 LPL 本土选手的成长空间被压缩。当大量经验丰富、实力强劲的外援占据核心位置时,年轻本土选手的上场机会减少,他们在实战中积累经验、提升自我的途径变得狭窄。这使得 LPL 赛区的选手储备更新换代速度放缓,长远来看,不利于赛区形成稳定的人才输出体系。
另一方面,外援的引进往往伴随着高昂的转会费和薪资。为了争夺顶尖外援,各战队不惜投入巨额资金,这无疑增加了战队的运营成本和经济压力。一旦外援发挥不佳或者受到伤病等意外因素影响,战队的投资可能无法获得相应的回报,甚至会对战队的财务状况和发展稳定性造成冲击。
二、LPL赛区的“hongQ”在哪?
此次 hongQ 的爆火,让我们看到了 LCP 赛区在培养新生代选手方面的潜力。LCP 赛区虽然整体实力可能与 LPL 存在一定差距,但他们敢于给年轻选手机会,让像 hongQ 这样的小将能够在高水平比赛中锻炼和成长。这种对本土青训的重视和信任,为赛区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相比之下,LPL赛区有多少年没有这种年轻小将的出现了?诚然,如今的Knight,shanks以及creme的确是LPL实力比较强劲的中单选手,但对比双方的年龄,你会发现人家是刚刚破土的新蕊,而那三位已经步入职业生涯中年。
可能很多会将LPL没有新血这事怪在某些规定上,但这真的是主要原因吗?别的不说,就单说如今在职业赛场之外,陪玩,直播,甚至是游走在灰色地带的演员,这些都在无形之中抢夺了本就匮乏的人才储备,当打职业不再是唯一出路,这些年轻人凭什么义无反顾的扎进残酷的职业赛场呢?陪玩和直播行业的压力对比职业来说相对较小,且收入较为稳定,导致有天赋的玩家放弃职业梦想。
hongQ在此次MSI崭露头角,为我们敲响了警钟,LPL不能再沉迷于 “买买买” 的短期快感,而应将目光放长远,从完善青训体系、优化赛事生态、推动技术创新与风格多元化等多方面入手,构建起一个健康、可持续的发展生态。
虽然MSI尚未结束,我们也不知道这次能否夺冠,但LPL当下存在的血液不足问题,是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