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AI技术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AI创业路上会遇到哪些挫折?如何突破层层难关?
一家年轻的初创企业如何与武汉这座城市深度绑定、融合共生?
8月20日,由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局)主办的企业家大讲堂第四期活动在企业服务大楼一楼企业家书屋成功举办。本次活动邀请武汉模态跃迁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常元和,以“人工智能驶入产业深水区,青年创业正当时”为主题讲述多模态大模型如何赋能千行百业,以及模态跃迁在AI赛道的实践与思考。市经信局青年干部、企业服务专员近40人主动报名参加活动。
△企业家大讲堂第四期活动现场。
企业家荐书
锐意进取 求真务实 奋进拓新
“不同于之前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现在的人工智能显著地走向了深水区。”
“最重要的其实是第一步,找准真正的市场需求,将技术、产品与之做匹配,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现在是一个创业的好时代,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是我们切入战场、创造历史的最佳时期。”
△常元和向企业家书屋推荐《真需求》。
常元和向企业家书屋推荐了一本名为《真需求》的书籍,并在书籍扉页写下寄语,激励创业者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奋进拓新。他表示,从底层的研究软硬件结合的AI Infra 技术,到大模型的数据、框架等中间件,再到基础模型的训练,最后到应用级智能体研发,其实是非常长的产业链路,模态跃迁主要聚焦在大模型的中间件通用基座的研发工作,许多技术都是团队首创的,或者是基于开源技术提出改良方案并再次开源,在国际上也属于先进水平。
城市的未来,取决于如何对待最年轻的创业梦想。当前,武汉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与未来产业,孕育了模态跃迁、蝴蝶效应等众多硬科技“新锐”企业,逐步与年轻创业者深度绑定、融合共生。自企业家书屋开设以来,已举办4场企业家大讲堂活动,邀请企业家及创业新锐推荐在创业、科研历程中给予他们启迪与力量的书籍,分享自身创业源动力、创业心路历程和创业故事,为更多奋斗在创业路上的“逐梦健儿”提供启发和支持,形成“尊重企业家、尊重创业者”的氛围。
经验分享
模态跃迁是成千上万家科技初创企业的缩影
“我们始终在思考如何将大模型技术与产业深度结合,快速洞察到技术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技术路线。”
“大模型技术如同上涨的潮水,我们的目标是成为不被淹没的航空母舰。”
“每一项政策、每一次沟通,都是初创企业的阳光、土壤、空气与水分。”
常元和以“人工智能驶入产业深水区青年创业正当时”为主题,讲述了他从高校出发,在人工智能行业连续创业的经历。模态跃迁的创始团队是一个“铁三角”配置,常元和与另外两位创始人都来自武汉大学,通过社团结识。2021年,他们开始早期创业尝试,通过设计一些便民服务小程序,备受用户好评,但涉及数据安全等原因被强制下架;2022 年,三人在光谷成立了第一家企业——武汉未知比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加班加点推出国内首个AIGC 文生图领域的商业化应用,仅半年注册用户超百万人,后来因种种原因被迫将产品出售。2023 年,他们敏锐洞察到大模型的发展浪潮“东山再起”,成立模态跃迁,全面转向基于大模型的AI研究与应用方案,以“跃迁基座”大模型通用基座为核心,并依托领先技术构建了高校教育、工程咨询、机器人、水利水文、交通、应急等多行业的大模型赋能方案,致力于成为大模型时代的创业冠军。在由市经信局举办的“一月一链”投融资对接活动中,公司与本轮投资方某知名投资机构相结识,并顺利完成融资对接工作。
市经信局人工智能处工作人员表示,面对激烈的城市竞争,如何依托现有资源,走出一条独特的人工智能发展路径,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已成为重点思考的课题。激发高校青年人才,尤其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高学历学生和教师,推动实验室技术走向市场,将是武汉未来布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关键。
来自中电光谷服务站的专员表示,常元和的分享让她更深刻地了解到初创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难点和堵点,也了解了如何运用更多AI技术提升服务效率,以便日后更好帮助企业成长。
市经信局总工程师谌斌表示,经信干部要有人工智能思维,要做AI思想的先行者,主动学习AI、理解AI,洞察AI+产业带来的颠覆性变化;做AI场景的挖掘者,结合日常工作,聚焦不同行业,解锁更多AI应用潜能与价值;要做“AI+”生态的营造者,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合规利用,更大效率地打造人工智能场景应用的行业生态,基层年轻干部要围绕行业去思考,也要跟着创新企业去“陪跑”。
策划: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
图文来源:武汉中小企业服务
【本文由武汉中小企业服务整理 若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