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医生都去搞科研了,要科学家干嘛?
创始人
2025-02-25 20:22:00
0

大多数人都认为,作为一个医生,本职工作理应是看好病,治好病就行。科研不应该是科学家应该做的事情吗?

确实,医生的临床工作繁重,每天完成一线工作后根本没有更多的精力进行科研,如果不是晋升压力,很多医生可能不会选择进行科研。

纵观身边的临床小伙伴,无一不是忙到分身乏术。上班看门诊、做手术,做没有止境的临床工作;下班时间还要讨论课题、写论文,赶永远不够的科研成果;而各大节假日,更是各类学术会议扎堆。

许多声音都在说,临床已经那么累了,医生真的还需要牺牲所有空余时间去搞科研吗?但除却精力有限外,医生真的不该搞科研吗?医学科研就应该是科学家的事情吗?

其实,医生搞科研是很有必要的。

01 医生是临床问题的第一发现者

首先,对比于科学家,医生是临床问题的第一发现者。科研其实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抛开实际问题去做科研,那么医学研究就会变成空中楼阁,跟临床实际完全结合不上。

举个例子,著名医学家张孝骞在他一生的行医生涯里,不断总结临床中遇到的问题,如对健康和患病时的胃分泌功能作了详细探讨,包括正常值、贫血、维生素A缺乏、热病等对胃酸的影响等等,为现代消化内科疾病的诊疗标准和方案做出了杰出贡献。

如果仅仅由科学家来进行医学研究,他们往往不能及时认识到真正的临床诊疗需求是什么,研究胃的分泌功能,可能是从分泌细胞、分泌过程的机制等等出发,而不是研究临床患者最常面临的疾病状态对胃酸的影响。

这样的研究虽然也是医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往往和当下所急需解决的问题之间还隔着千山万水,不能立即作为临床诊疗的支持。

因此,医生作为临床问题的第一发现者,对发现的问题着手进行研究,是能最快推动医学进步,为患者治疗带来希望的关键。

02 临床研究只能由医生来进行

其次,很多临床研究只能由医生来进行。有句话说得好,隔行如隔山。科学家在疾病诊疗上的认知远远比不过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而大多数临床研究需要通过判断和评估患者的疾病程度、治疗反应来作为结果,如果不是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对疾病进程的判断偏差会很大,根本无法得出客观科学的结论。

同时,如果要进行临床干预,患者在干预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有时还可能危及生命,这也需要临床医生密切观察和随访,才能及时正确地发现与处理,避免出现无可挽回的后果。在临床研究中,年资高、经验多的医生往往是主导研究进行的不二人选。

再从更实际的角度想想,医生也要搞科研,就是因为缺做研究的高层次人才。很多时候不是医生该不该搞,而是医生不得不搞科研。

如果理想情况下,每一个医生都能有一个科学研究团队,背后由科学家进行科研支持,医生从临床角度进行合作,那肯定不需要医生搞基础科研了,只需要医生从专业角度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必要的支持。

那这样每个医生都会很开心,不断地去发掘有价值的临床问题。而现实问题就在于,目前推动医学的进步所需要的高层次研究人才远远不够。寥寥无几的科学家根本没有精力去帮助解决更多的临床问题,比如回答药物治疗的长期效果、疾病的进展与转归等等,这都需要时时呆在临床上的研究者来完成。

而临床医生普遍教育水平高,又是患者的第一责任人,不得不在无人解决这些迫切需要的临床问题时,承担搞科研的重要任务。如果医生不搞科研,医学在很多重要的时刻,都无法取得进步。

03 医生搞科研是实现自我价值

最后,说得崇高一点的,医生搞科研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有效的科研成果能帮助更多的医生更好地治疗患者,才能实现成为一代名医,从救千人变为救千万人的自我价值。

古往今来,中国医学史上的名医都是通过著书,总结自己的医治经验和理论,推动了医学的发展,才流芳百世的。换成如今,我们把科研成果写成一篇篇论文,和同道讨论、印证,成为疾病诊断、治疗的标准,也是一个著书的过程。

汤飞凡发现沙眼衣原体,顾方舟改良减毒脊髓灰质炎糖丸、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呼吸重症专家钟南山……这些医生都是通过不断研究,试验新的医学手段,造福了无数患者,才实现了自我价值。

如果只是盲目地做临床工作,从不思考和发现更好地疾病诊疗手段,并通过研究去证明,医生的价值便狭隘为了医匠、医工了。

当然,我也理解有些医生可能会说不擅长科研,没有时间做科研。但是我们还是要支持医生应该搞科研,不能将科研都认为是科学家的事情,我们医生也是兼具研究能力和临床经验的最佳研究者,要鼓励和支持喜欢科研的医生去搞科研,为推动医学的发展进步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除了为学界留下注脚,医生还是科学与公众间知识的载体。一项发布于2021年9月的文献计量分析显示,新冠肺炎话题下被引率前100的论文中,有53%为临床症状与治疗结果相关的内容。这些第一手医学观察经过多次传播去到其他跨领域的研究者和公众面前,对科学防疫不无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Chan KIP, Ignacio KHD, Omar AT 2nd, Khu KJO. Top 100 Most Cited Neurologic and Neurosurgical Articles on COVID-19: A Bibliometric Analysis. World Neurosurg. 2022 Jan;157:e137-e147. doi: 10.1016/j.wneu.2021.09.118. Epub 2021 Oct 4. PMID: 34619402; PMCID: PMC8489273.

意得辑为您提供一站式SCI论文服务,从润色到翻译再到发表支持,是学术研究者信赖的专业选择。如果您需要关于SCI论文投稿指导与协助,欢迎访问意得辑官方网站(https://www.editage.cn/),我们将为您提供更多详细信息和专业建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实探|上海这场会AI含量拉满、... 7月26日的上海市区阵雨绵绵,世博展览馆内却热度飙升。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的2025世界人工...
丘成桐给AI出了多道数学题,上... 昨天(26)举行的“人工智能的数学边界与基础重构”论坛上,一场没有硝烟的挑战赛正在上演:出题方是以首...
两度破解世界顶级密码!“密码女... 来源:羊城派 数智时代的安全感,是怎么被“算”出来的?在数字洪流席卷全球的时代,有这么一位女性科学家...
DNF手游苍穹贵族号主题游轮亮... 7月26日傍晚,由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腾讯游戏主办的《地下城与勇士:起源》(...
中科院发布磐石·科学基础大模型... 快科技7月26日消息,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舞台上,中国科学院联合团队正式发布了“磐石·科学基...
格隆汇申请一种人脸识别设备专利... 金融界2025年7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格隆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
双台风影响加剧 福建海事启动船... 近期多个台风在西太平洋洋面生成,其中今年第7号台风“范斯高”和第8号台风“竹节草”从南北两面影响台湾...
周末,重磅发布!事关人工智能 7月26日,以“智能时代 同球共济”为主题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大会展览面积首次突破...
Facebook 网络环境最差... IT之家 7 月 27 日消息,随着互联网社交和娱乐活动的增加,各大平台都或多或少地面临一些问题,例...
厦钨新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厦钨新能(688778)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新型纳米抗体有望用于治疗精神分...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巴黎7月25日电(记者罗毓)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日前发布公报...
欧航局成功发射一箭五星 新华社巴黎7月26日电(记者罗毓)欧洲航天局26日说,当地时间25日夜,该机构利用“织女星-C”型火...
纽尔科技取得闪光灯专利,方便使... 金融界2025年7月26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深圳市纽尔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闪光灯”...
《寂静岭2》设计师:玛利亚原本... 如今,关于游戏女主角是否性感的争论此起彼伏,几乎成了玩家间永无休止的拉锯战。但早在2001年,《寂静...
爆火智能体Lovart体验:3... 智东西AI前瞻(公众号:zhidxcomAI) 作者 | 江宇 编辑 | 漠影 智东西AI前瞻7月2...
AI听写病历 取药只需8秒 智慧服务让诊疗加速度 AI听写病历 取药只需8秒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莉 李雪茹 通讯员 马遥遥 ...
原创 L... LPL赛区第三阶段的比赛,于7月19日正式开赛。谁将赢下第三阶段的冠军,谁将代表LPL出征世界赛,这...
拥抱未来,上海交通行业老字号企... 市民可在临港等特定区域,通过强生致行62580 App或致行智联小程序,实时呼叫智能网联车辆,亲身感...
游戏电竞与城市地标的创新融合—... 2025年7月26日傍晚,由广东省新闻出版局、广州市新闻出版局、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广州市海珠区新...
原创 【... 作为《鸣潮》第一位后台输出主C,弗洛洛不管是剧情还是强度都直接拉满了。大部分玩家应该都会把她当主C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