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湖北新闻9月11日电 今年以来,武汉市江汉区锚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凝聚政企合力,深化制度创新,优化服务供给,持续擦亮“宜商江汉”品牌。
供需对接常态化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在“武创荟”数字经济专场上,武汉天驭灵动生活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研制的“基于AEM技术的新型吸氧/制氧机”精彩亮相,致力推动大健康产业升级。此外,湖北顶好、望墨科技等企业发布多项关键技术需求,涵盖节能技术检测、仿生机器人等前沿方向,目前已有多个项目进入深度对接阶段。通过常态化组织供需对接、强化政策宣介与服务保障,江汉区经科局有效推动“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科技动能。
开放江汉链全球
涉外法律咨询中心助力企业扬帆出海
江汉区涉外经济与法律活动高度集聚,随着企业、机构与个人对国际规则理解与运用需求的不断扩大,为全方位服务涉外企业,涉外法律咨询中心(江汉)应势而生。中心已成功组织举办“涉外商事纠纷的预防和化解”“涉外商事的法务问题”“涉外纠纷解决机制下涉外调解法律实务问题研讨”等系列活动,通过模拟国际谈判、介绍分析跨境案例等形式,帮助参与的外资外贸企业提升在复杂法律环境中的应对能力。许多参会者反馈:“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模糊的域外法律条款变得清晰可操作”,“对我们涉外业务的风险防范有很大启发”。展望未来,江汉区司法局将继续发挥中心作用,推动涉外法治建设,为全区与39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亿外贸保驾护航。
破壁垒促协同
水电气网联办赋能美好生活
江汉区整合多部门资源,积极破除市政服务企业对接人员不明、内部流程复杂、平台接通情况不清晰等堵点,加快推进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改革落地,实现“项目少跑路,信息多跑路”,不断提升企业获得感。区资建局组织青松路青年社区项目开展建设用水用电联合报装,并联合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供电公司营销运营中心进行现场踏勘。项目负责人表示,联合报装工作为他们节省了跑不同部门的时间,避免了重复准备资料的麻烦。
江汉食安立“标尺”
分级管理见实效
江汉区积极推进食用农产品风险分级管理改革工作,区市场监管局依据农业农村部高风险品种名录,结合辖区抽检数据、舆情动态及季节特征,科学划定农产品风险等级,为商户及品种标注“红橙黄绿”等级并建立动态地图,通过精准锁定高风险品种实施差异化监管,累计无害化处理阳性食用农产品52批次1500公斤。同时,打破区域壁垒,与毗邻城区建立联合抽检、数据互通及案件协查机制,依托“鄂食安”智慧平台实现检测数据实时共享,联动“一户一码”追溯体系,实现产品溯源可查、进货查验电子化。
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江汉区将持续推进宜商江汉建设,以企业需求重塑服务生态,以数字赋能驱动产业升级,与企业携手共创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