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有着巨大推动作用,而人文经济学则揭示了人文社会科学对经济发展也有重要促进作用。对科学与人文的关系,从一定意义上也可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与器的关系来理解,就是说科学的作用是工具,体现的是“器”,而人文体现的是价值,反映的是“道”。道与器,具有平衡互动、相互促进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认为道器合一,道不离器,器不离道,正如我们今天所讲的科学离不开人文,人文离不开科学。从高质量发展实践上看,人文经济学主张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促进科技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从理论建构上看,人文经济学同样要运用科学方法,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解决长期以来经济学中人文价值的缺失问题,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底色。
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科技和人文之间的关系绝不是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塑造、协同演进的共生关系。一方面,科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传播工具。另一方面,文化则通过提供价值导向、伦理框架、审美需求、社会理解、灵感想象来赋能科技进步,使科技更好增进人类福祉、更好促进人类进步。
事实上,人文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对科技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价值引领与伦理规制,如哲学、伦理学辨析科技发展的目的、意义,设定伦理红线,确保科技服务于人类福祉而非带来灾难;二是需求洞察与方向引导,如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研究社会变迁、人类需求、行为模式,为科技创新方向和应用场景提供依据;三是社会影响评估与风险预警,如政治学、法学、传播学等分析科技创新对社会结构、就业、治理、安全、公平的潜在影响,预警风险,提出治理对策;四是创新生态营造,如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研究创新规律、人才培养、制度环境、激励机制,为构建开放、包容、高效的创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建议;五是文化土壤和人文生态培育,如历史、文学、艺术等涵养人文精神、批判性思维、想象力、创造力,这些是突破性科技创新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和思维特质;六是引导公众理解与接受,如传播学、科学社会学等促进科技知识的普及、科学精神的弘扬,增强公众对科技的理解、参与和理性态度,为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等等。
总而言之,对现代化建设来说,科技与人文社科缺一不可,必须坚持科技与人文社科的深度融合、协调发展。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造福人类。
来源:求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