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卫星:一群“科技后浪”的星海远征
创始人
2025-09-14 19:02:09
0

卫星在火箭中层层堆叠,

从一颗星独自“上天”,

到未来可实现

“一箭20星”、甚至“一箭60星”发射,

工大卫星的可持续

迭代的柔性化卫星平台技术体系,

牵动着产能和订单量不断攀升。

与此同时,

这家科创企业的团队

平均年龄却一路下降。

今年上半年,

这支平均年龄30岁的队伍,

又成功将8颗卫星“送上天”,

国内所有航天发射场被他们“发了个遍”。

探索太空、逐梦星河。

工大卫星的产业化之路势如破竹。

很快,

这群年轻人

将在位于哈尔滨新区的卫星智造工厂,

完成卫星批量化生产。

一场全新旅程亟待开启。

站在巨人肩膀上“造卫星”

卫星上了天,都能干什么?测风云之变、连五洲之音、正万里之程、卫山河之宁……

作为“宇宙级”天眼,商业卫星待开发的用途之广,需要人类脱离地面束缚“升维”思考。一个万亿级市场只等有识之士登场。

这就是“造卫星”的巨大诱惑力。

2020年底,哈工大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鼓励科研人员开展成果转化,“转化才能实现创新价值、不转化是最大损失。”在这一理念的支持下,赶在2021年元旦前,陈健和曲成刚带领几个人走出实验室,创立了工大卫星。

与多数技术公司初闯市场“缺资金、缺订单”的长期困境不同,工大卫星初创次年,就有亿元的订单找上门来。“这是基于对能力的信任”,工大卫星总经理助理王群说。

21年前,哈工大发射了中国高校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小卫星。此后20年间,小卫星以平均一年一颗的速度被送上天,20颗成功入轨的卫星,就是脱胎于此的“工大卫星”实力的证明。

其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发布,首次提出鼓励社会资本步入航天领域,一批民营商业航天企业相继成立。他们的经验和走过的“弯路”,也成为后来者的“养料”。

“我们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王群告诉记者。

“书架”到“货架”,挺烧钱的

成立4年多来,工大卫星先后获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系列认证和荣誉。

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不断将哈工大卫星技术创新成果落地转化,以商业化、市场化模式参与国家“新基建”,工大卫星成功实现我省小卫星制造由科研模式向产业化模式转变。

“商业航天是出了名的‘四高一长’行业,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长周期”,王群告诉记者,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势必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当下,手握100多颗商业卫星订单,工大卫星正迎来新一轮的估值和融资。

“支持国家航天事业发展,是我们一以贯之的愿景与行动”,基于此,他们秉持的是“长期主义”,这就意味着“需要很多资金”。

融资,虽不足以让工大卫星一下子实现“奔赴星辰大海”,但切实地解决了当下“技术持续迭代”和“生产能力提升”的问题。

用年轻人干最前沿的事

2022年,王群刚加入工大卫星时,公司平均年龄是33岁,“我是负责拉高这个数字的”,他自嘲道。三年后,团队平均年龄降到了30岁。

在充满科技感的十万级洁净总装测试车间,一群身穿白大褂的年轻人,正做着世界上最前沿科技的一类工作。

由于“技术水平要求高”,工大卫星早期招聘并不容易,招聘的员工大多是学电、软件、测控技术的,“来了现学”,如今他们多数已成为业务骨干。

现在,公司招聘门槛已经是硕士研究生“起步”,团队从2022年的40多人扩充到200多人。

很多年轻人是在发射场,第一次看见发射的瞬间,与公司愿景产生了情感上的共振。王群说,大部分员工的“激动人心”时刻,是攻克了又一个技术难关、解决了又一个“卡脖子”难题。

  • 202296102430秒,快舟一号甲固体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微厘空间低轨卫星导航系统S4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工大卫星成功发射的第一颗卫星;

  • 2023年我国首颗平板式新体制通信试验卫星“龙江三号”划破苍穹;

  • 2024年发射“微纳双星”闪耀升空、医学遥感卫星“人民健康号”开启健康监测新征程,全年共计14颗卫星成功入轨;

  • 2025年仅一季度就已经发射8颗卫星,全年计划发射20颗以上。

凭借这支年轻、优秀技术团队的硬核技术,和对市场的敬畏,工大卫星正在竞争激烈的商业航天领域大放异彩。

逐梦星河,启程!

随着人机协同、AR技术的引入,研发试验总部基地将变得更加“科幻”。

为提高规模化“造星”能力,2023年9月,工大卫星在哈尔滨新区投资建设研发试验总部基地,通过“5G+智慧制造”技术赋能,实现卫星柔性化、批量化、数字化智造技术的全面应用。

今年,工大卫星继续推动数字化建设,实现卫星可批产化架构技术、脉动式柔性化卫星生产线技术、全流程数字化智造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卫星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年产180颗500kg卫星产能,使其成为国内领先的卫星智造基地。

随着商业航天产业步入“黄金发展期”,工大卫星的发展也在提速。今年以来,公司一直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订单早早排到了年底。

深耕市场的同时,质量,依然是工大卫星寻求良性发展的坚实保障。而商业卫星企业的两个重要锚点:技术的持续迭代和成本的不断下降,同样是其不懈追求。

工大卫星的产业化之路始终走得清醒,这背后,是与哈工大协同攻关带来的十足底气;这前路,是推动我省商业航天产业链加速形成的万千气象。

商业航天已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处于风口的卫星产业迎来更激烈角逐。

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与区域生态携手共行,工大卫星这个在市场浪潮中搏击的年轻群体,一面仰望星空,一面脚踏实地,在逐梦星河的旅程中已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来源:冰城+客户端

记者:张焱 张寒冰

编辑:马云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AI女博士康春的温暖之举:为老... 上海创智学院内,一位女博士正带领团队攻克一项充满人文关怀的课题——为老年人打造一款能够共情、理解需求...
逆水寒单号搬砖收益曝光:下限8... 啊? 本以为大家都在写字楼里当牛马,天天都996的上班,结果你说有人靠玩游戏,呆在老家就赚到了一线城...
原创 I... LPL季后赛败者组IG和AL的比赛,AL以3-0的战绩横扫IG,轻松晋级下一轮。而IG则是无缘季后赛...
工大卫星:一群“科技后浪”的星... 卫星在火箭中层层堆叠, 从一颗星独自“上天”, 到未来可实现 “一箭20星”、甚至“一箭60星”发射...
对话京东方董事长陈炎顺:AI焕... “未来3年,京东方将投入研发资金500亿元、采购资金5000亿元,支持产业链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日...
人民日报关注:服贸会拓展服务贸... 北京首钢园,特色工业遗迹与国际现代展会深度融合,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再度为全球服务贸易发...
我国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编辑程序、导入设备,工业机器人便挥舞手臂,按指令完成搬运、装配、焊接等任务……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圆梦...
强强联合 三方共同推动中药纳米... 9月11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在京举行会议,就共同推进中药纳...
2025年海南省科技创新青年突... 9月10日至12日,2025年海南省科技创新青年突击队培训交流活动在儋州洋浦成功举办,来自全省各直属...
外滩大会聚焦具身智能:AI从数...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界面新闻) 今年的外滩大会,再次把具身智能推到了台前。 2025 Inclu...
国能日新:聚焦“AI+新能源”... ● 本报记者 刘杨 随着《关于推进“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发布,人工智能与能源产业...
原创 知... 知名中单被解约后,被拍到在麦当劳当收银员,一刻都不能休息?在欧洲赛区,Humanoid无疑是近年来最...
工学云自动打卡签到:定位打卡修... 工学云定位打卡时遇到位置偏差?因实习安排调整需要变更打卡区域?作为实习考勤的关键环节,定位打卡的准确...
《最终幻想7:重制版》容量90... 在最近的任天堂直面会上,SE官宣《最终幻想7:重制版Intergrade》登陆Switch 2(实体...
天津水上公园携手天津商业大学推... 为积极践行全国科普月“科技改变生活 创新赢得未来”的理念,9月13日,天津水上公园携手天津商业大学精...
前BioWare制作人:在《圣... BioWare前执行制作人马克·达拉,分享了《圣歌》失败的新细节。据他所述,2019年该游戏发售前数...
新华全媒+丨服贸会上的文旅“新... 9月13日,在文旅服务专题展区经开区展台,小朋友和机器人下五子棋。 AI换装拍照、可穿戴设备、智能机...
梦幻西游:175化生寺,14+... Hello大家好,我是浩仔! 关注浩仔,每天给你带来最新梦幻西游游戏资讯! 以下点评仅代表个人意见,...
《琉隐神渡》:在仙侠开放世界中... 当你踏入《琉隐神渡》的广袤世界那一刻,便注定将开启一段不同寻常的修仙之旅。 这款由国内独立游戏团队“...
金铲铲之战游神克格莫玩法攻略:... 手游巴士(www.shouyoubus.com)2025年09月14日:在金铲铲之战 S15 赛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