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研究怎样守护普通人的幸福?”“科学家如何用人文精神为技术‘上色’?”“最好的科普教育是来自父母的言行!”2月27日,“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重庆报告会在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校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主任医师张志愿以《医学人文价值与医生的成长》为题,与现场千名中学生展开一场关于医学科学与人文价值的深度对话。重庆市科协兼职副主席、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副院长葛良鹏主持报告会。
张志愿院士从“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医学人文”“怎样做一个好医生”以及“张医生的从医之路”四个部分谈起医学的含义和医学生成才之路,为青少年揭开医学的奥秘与人生的答案。
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校供图
解开医学与人文的“双重密码”
张志愿院士以“科学与人文的共生”为主线,通过影像资料与实物展示,阐释医学的本质。“科学是医学的骨架,人文是医学的血肉。”张院士表示,医学是科学的其中一种重要表现,是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理论科学的交叉学科。而“生命至重,有贵千金”则诠释了人文医学的人道主义原则。
“医学它不只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是人类最大的福祉。”张院士说,作为医生既要倾听患者、诊断或预防疾病及理解病因,又要以不同文化所固有的理论、信仰和经验为基础,运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实践经验,为患者提供全面、个性化的医疗服务。
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校供图
一位院士的50余载医者路
作为中国口腔医学界的标杆人物,张院士的头衔远不止“中国工程院院士”这般简单——他是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得者、口腔医学学科(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近年来还完成了国内首个诱导化疗对中晚期口腔鳞癌前瞻性随机III期临床试验,是名副其实的“口腔拆弹专家”。
张院士站在台上告诉在场的学生们 ,当好一名医学生,除了“好学、好问、好奇”的兴趣使然,更重要的是专注力磨砺。张院士说,1975年至1985年的十年间,为了口腔颌面外科研究工作,他独自呆在上海一家医院,以医院为家,病房手术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成为一名24小时的住院医生。
“要成为一名好医生是有标准的。” 张院士告诉台下的同学们, “医德、医术、医风”是评判一个医生的基本标准,但在这之上要讲“诚”和“信”,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正是这十年,他积累了无数的案例,看了上千名病人,做了几百台手术,真正意义上地做到了走上“从医之路”到“医无止境”的蜕变。“只有从事临床研究工作的医生才能创造先进技术、主宰医学发展,成为医学领域的引导者,科学有效地为患者服务。”张院士说。
“从医这么多年以来,我仍然可以站在我最爱的手术台上。”张院士打趣地说。
正是 “医学必须贴着地面行走”的理念。如今,这位年逾七旬的医者仍坚持每周出诊,他说: “患者眼里的光,是我最好的抗衰老药。”
在院士与中学生对话的环节中,张院士为千名师生现场科普了有效保护口腔健康的方法和正确刷牙的小技巧。“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张院士重复着这句话,引来全场师生清脆欢唱的笑声,也是提醒同学们要时刻谨记保护口腔的重要性。
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校供图
在活动接近尾声时,南开两江的学子们向张志愿院士献花赠礼。张志愿院士也精心准备了《口腔自我保健漫画丛书》科普书籍作为回礼,希望这些书籍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一颗“医学”种子,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探求欲。
报告会前,张志愿院士一行还参观了学校图书馆、科学馆,并接受了重庆科技小记者的采访。
据悉,“科学与中国”院士专家巡讲活动于2002年由中国科学院、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共同发起。2023年9月,科学与中国“千名院士·千场科普”行动正式启动,开启了“科学与中国”新征程。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主办,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创伤与化学中毒全国重点实验室承办,重庆市南开两江中学校、重庆科技融媒体中心协办。
文字:方向
编辑:王娅萍
审核:杨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