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中考、新高考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语数英这三门基础学科进一步提升地位。
有的老师曾经表示: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而语文则是基础中的基础。语文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其他科目的分数。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北京中高考古诗词文所占比重和难度均有所提高,古诗词文成为了某些孩子在语文学习路上的拦路虎。
我们知道,古文诗词学习需要多读、多背、多练。它就像是河床,只有具备一定的沉淀,素养才会变得厚实起来。
然而,有些孩子学习古诗词文时感觉吃力,不少人是为学而学、为背而背。结果,越是死记硬背,越是效率低下。还有的同学,解读文章内涵时总是表达不全或者逻辑不清。
我校初中部的优秀教师徐红认为,从“根”上分析病因,这些孩子是因为缺乏了感性思维或者理性思维。而如果打开语文学习的思路,想办法发展感性和理性思维能力,那么语文成绩想不好都难。
接下来,在本期的《育校名师谈》中,徐红老师将和家长朋友和同学们具体聊一聊,如何不断提升感性和理性的思维能力,进而真正提升语文思维能力。
北京市育英学校 徐红老师
初中语文思维,我们可以这样培养
徐红老师表示,孩子进入初中后,可能会碰到以下两种语文学习的问题:
“
进入初中,语文学科需要记忆的内容远多于小学,特别是古诗词文大量增加,背诵让很多同学头疼。小华就是其中突出的一位,有时背下来一段4行的古文,她需要20多分钟。
还有一部分学生有这样的情况,课堂上发言很积极,但是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小远就为此很困惑。
”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呢?
徐老师表示,小华的父母认为小华从小不爱读书,所以没有语感。但是,在徐老师看来,多阅读能够培养语感,但不是根本原因,因为也有一部分学生小学阅读量并不大,但是背古文是相对轻松的。之所以小华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在于他的感性思维能力不强。
“对于小远同学,经过深入观察和与其他老师沟通,我们找到了原因。”徐老师说道,“小远虽然课堂上回答问题很踊跃,但回答得并不全面,经常就一个点进行阐发,而且常有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表达思路不清晰。数学学习也是这样,多种情况讨论他常常只考虑一种,有时证明题步骤不完整或者顺序混乱,这是理性思维能力不足的表现。”
徐老师进一步强调:
在2022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将思维能力单列出来做阐释,其中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属于感性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属于理性思维,而创新思维则是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的有机融合。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对语文学习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帮助孩子们提升这些能力?一起来听听徐老师怎么说吧——
1
提升理性思维能力
徐老师表示,引入情境可以运用很多手法,比如恰当运用音视频、给古诗词配图、提升想象能力等,而最有效的是最后一种。
例如孩子背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时候,可结合前三节的内容,让孩子想象诗人在写下最后一节时的神态、动作和心理,进而深刻感受诗圣的伟大。因为感受深刻,孩子再来背诵这一节就容易多了。
《典籍里的中国》是一档非常好的文化类节目,我们也可以和孩子来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比如背诵《桃花源记》第2段之前,可以设计采访陶渊明的活动,孩子就是被采访者,这样孩子对这一段的内容又熟悉了一遍,背诵就容易了一些。还可以用表演来促入境,例如学习《唐雎不辱使命》、《周亚夫军细柳》、《曹刿论战》时,可以进行部分或者是整篇的表演,我们学校的阅读展演就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们的表演能力,提升想象力。
通过这些方法,像小华这样的记忆困难生,在理解和背诵重点段的时候就不会那么吃力了。
2
提升理性思维能力
要解决小远同学的困惑,最有效的办法是绘制思维导图。这也是现在常用的提升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方法。思维导图是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可以是树状图、气泡图、流程图、括号图等等。
比如,学习情感复杂诗歌,像《使至塞上》、《行路难》、《水调歌头》,为了避免孩子出现理解不全的情况,可以绘制情感变化折线图。在复习修辞手法的时候,可以用树状图将手法的特点、典型例句及作用按顺序呈现出来,因为过程非常清晰,孩子再答这样题的时候,就不会思维混乱了。
这样的梳理可以让知识由碎片化到系统化,认识从片面到全面,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像小远这样的学生就能够逐渐实现多角度考虑问题,表达也能更清楚。
我们做父母和师长的总想帮助孩子,我想比较理想的是用以上这些方式引导孩子不断提升感性和理性思维能力,这样才能真正的提升孩子的语文思维能力。
编辑|京教君
内容来源|北京市育英学校
今日推荐视频
欢迎扫码加入
京教圈学习交流群
注意!微信算法改版了!
圈友们要是不给京城教育圈加星标,
可能就收不到京城教育圈的推文了,
所以,亲们一定一定一定要加星标!
重要的话说三遍!
然后,多点在看、多点赞、多分享,
不然我们就要失去彼此了……
亲们,快加星标,风里雨里,
京教君在这里等你!
点分享
戳在看
求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