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消亡、创作困境与数据霸权: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化安全警报
创始人
2025-05-13 09:20:52
0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全球文化格局,并给文化安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文化安全涉及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全球化进程中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完整性及多样性,防止外来文化的过度影响、同质化或文化主权的丧失。2024年8月,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专家奥克塔维奥·库莱兹(Octavio Kulesz)发布了研究文章《人工智能与国际文化关系》(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nternational Cultural Relations)。研究表明,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从语言多样性、文化内容创作、信息环境,到科技垄断和地缘政治竞争,文化安全问题已变得尤为突出。

一、人工智能时代的语言危机

在全球化与数字化加速推进的今天,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深刻重塑语言生态。然而,技术红利并未平等惠及所有语言——以英语为主导的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加剧了语言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使非主流语言在数字环境中的生存空间不断萎缩。当机器翻译和内容生成技术更倾向于服务高资源语言[1]时,小语种使用者的文化表达权随之削弱,甚至面临语言消亡的风险。若人工智能无法兼容多元语言体系,全球文化多样性将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一)语言数据失衡

人工智能对语言多样性的影响是文化安全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当前,人工智能的训练数据主要以英语为主,这导致人工智能系统在处理其他语言时存在明显的能力差异。这种数据倾斜不仅强化了英语的全球主导地位,更削弱了其他语言的文化表达权。以机器翻译为例,虽然技术便利了跨文化交流,却无形中加速了小语种的边缘化进程,甚至加速某些语言的消亡。值得注意的是,高资源语言(如英语)与低资源语言(如非洲土著语言)在人工智能系统中的性能差距显著,使得弱势语言使用者在数字时代面临信息获取与文化传播的双重壁垒。

(二)语言存续危机

语言是文化身份的核心载体,而人工智能对语言的选择性支持正引发文化多样性危机。人工智能主导的内容生成和翻译系统如果不能有效支持某些语言,可能会导致其数字生存空间急剧萎缩,最终导致文化表征的消失。为了缓解这一问题,各国出现了一些本土化的人工智能语言项目,例如西班牙皇家学院的“西班牙语与人工智能”项目(LEIA)、法国政府资助的BLOOM多语言人工智能模型以及加拿大魁北克省人工智能研究中心的FLAIR计划,它们都旨在促进非主流语言在数字环境中的生存和发展。但受限于数据稀缺、技术瓶颈及商业化难度,这些努力仍难扭转整体趋势。

(三)翻译技术局限

人工智能对语言翻译的影响也引发了对文化传承的担忧。谚语、隐喻等富含文化密码的语言元素,常因算法对语境理解的不足而被简化或误译。例如,土著文化中口传诗歌的韵律寓意、方言里的特殊含义,在机器翻译中极易失真。这可能导致文化内涵的流失,同时使得本土文化难以在全球范围内准确传播。因此,确保人工智能翻译模型的文化敏感性,增强对低资源语言的支持,是保障文化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化产业困境

人工智能在文化创意领域的应用正在迅速扩展,为内容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引发了诸多挑战。人工智能工具能够提升创作效率、拓展艺术表达的边界,并为公众提供更丰富多样的文化产品。然而,技术的快速普及也带来了版权争议、就业冲击以及文化多样性受损等问题。

(一)版权争议

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引发了激烈的版权争议,严重威胁着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当前主流人工智能模型普遍依赖未经授权的受版权保护内容进行训练,从文学作品、音乐作品到视觉艺术作品均成为数据喂养对象,而创作者却难以获得合理补偿。这种状况不仅引发了全球范围内艺术家和作家的集体抗议,更催生了“数据投毒”等极端对抗手段。版权体系的崩塌不仅损害个体创作者利益,更可能从根本上动摇文化创作的激励机制,导致优质原创内容逐渐枯竭。

(二)文化创作行业生态失衡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就业生态造成了剧烈冲击。从编剧、插画师到翻译人员,越来越多的创作岗位正面临被人工智能替代的威胁。这种替代不仅体现在岗位数量的减少,更表现为工作价值的降低——当人工智能能够快速生成初稿时,专业创作者的市场议价能力被严重削弱。与此同时,技术垄断导致产业权力进一步向少数科技巨头集中,独立创作者和小型文化机构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这种结构性失衡可能最终导致文化创作生态的单一化和商业化,损害文化的创新活力。

三、信息环境与舆论操控风险

随着ChatGPT、Sora等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迭代升级,信息生产与传播的门槛被彻底打破,任何人都能轻松制造高度逼真的文本、图像和视频内容。这种技术一方面极大丰富了信息供给,另一方面也导致虚假信息、深度伪造内容和算法偏见等问题呈指数级增长。人工智能既可能成为促进知识共享和文化交流的强大工具,也可能沦为操纵舆论、破坏民主的致命武器。

(一)信息真实性危机

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各类合成内容的大规模生产成为可能,导致信息环境面临严重的真实性危机。低质量的人工智能生成新闻网站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它们以看似正规的名称进行伪装,实则充斥着过时或虚假的信息。更令人担忧的是,主流平台也未能幸免,微软的MSN.com就曾传播人工智能生成的关于美国前总统拜登的不实报道。这些合成内容不仅污染了信息生态系统,还可能引发“模型崩溃”的连锁反应——当未来的人工智能系统以这些低质量内容为训练数据时,其输出质量将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

(二)内容审核困境

当前的内容审核系统面临着严重的文化适应性和语言局限性问题。由于主要基于英语数据训练,这些系统在处理非英语内容时表现欠佳,如社交平台X对非洲语言的违规内容识别能力明显不足。更复杂的是,文化背景的差异使得自动审核系统难以准确理解语境,导致大量“误伤”或“漏网”的情况。尽管采用“人在回路”[2]的混合审核模式,但科技公司近年来却在裁减内容审核团队,Meta甚至解散了其负责任人工智能团队,这使得审核系统的局限性更加凸显。

(三)信任体系瓦解

深度伪造技术的滥用正在侵蚀社会信任基础,其危害在政治选举活动中尤为突出。在选举场景下,人工智能不仅能大规模生成虚假信息,还能实现精准的“微定向”投放,通过分析选民数据定制最具说服力的误导性内容。更棘手的是“说谎者红利”现象——当任何真实内容都可能被质疑为伪造时,社会将陷入普遍的信任危机,这对民主制度和公共讨论构成了根本性威胁。

四、人工智能产业垄断与文化主权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全球人工智能产业格局呈现出明显的寡头垄断特征,少数科技巨头通过控制数据、算法和算力等关键资源,在人工智能领域建立起难以撼动的市场优势。这种垄断态势导致技术权力过度集中,使得发展中国家和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公平的竞争机会,更在无形中削弱了各国维护文化主权的能力。尤其值得警惕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文化嵌入性使得主导企业能够通过产品设计、算法推荐等方式输出特定的文化价值观,这种“数字文化霸权”正在重塑全球文化版图。

(一)数据霸权与算力垄断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产业的垄断现象日益明显,这不仅对市场竞争和技术创新产生深远影响,也对各国的文化主权构成挑战。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数据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科技巨头手中,这些企业通过海量用户行为数据构建起难以逾越的竞争壁垒。同时,动辄上千万美元的计算资源投入,使得人工智能研发成为只有巨头才能参与的“富豪游戏”,而新兴企业和中小国家难以在这一竞争激烈的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严重制约了技术创新生态的多样性。

(二)文化主权挑战

人工智能应用的全球市场也呈现出高度集中的趋势。由于语言和文化适应性问题,非英语国家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上面临挑战。例如,大多数先进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都以英语为主,这使得其他语言的用户在使用这些技术时遭遇信息不对称,甚至可能受到文化上的边缘化。欧美企业主导的人工智能产品不仅塑造了全球用户的数字体验,还在无形之中传播了其特定的文化价值观和世界观,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主权构成威胁。

五、文化安全的应对策略

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文化安全挑战,各国应采取积极措施,维护本土文化的独立性和多样性。首先,语言多样性的保护至关重要。政府和科技企业应推动多语种人工智能训练数据库的建设,支持小语种的技术发展,并研发本土化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以增强本国语言在人工智能应用中的地位。此外,应设立语言保护政策,鼓励民族语言的数字化转型使其在信息时代依然具有生存力。

在文化内容监管方面,必须建立有效的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审查机制,以防止虚假信息传播和文化歧视现象。相关法律法规需明确人工智能创作的版权归属,确保原创文化作品的权益不受侵犯。同时,鼓励多元文化表达,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促进本土文化创作,防止文化内容的单一化。

针对信息操控风险,透明且可解释的人工智能算法至关重要。研发具有公平性和包容性的推荐系统,有助于减少信息茧房效应,并提高公众对不同文化的接受度。同时,加强对深度伪造技术的监管,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防止虚假信息干扰社会认知。此外,应推动跨文化交流,增强公众对人工智能操控信息的认知,提高社会整体的媒介素养。

最后,推动人工智能产业的自主发展是维护文化安全的根本保障。各国应加强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减少对外部技术的依赖,并构建开放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支持本土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政府可以设立文化科技基金,鼓励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为本土文化提供更强的技术支撑。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在人工智能时代维护文化安全,实现科技与文化的共生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孝感楚能取得一种方形电池专利,...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孝感楚能新能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沈玉龙教授团队... 近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沈玉龙教授团队在密码大模型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研究成果以“...
江苏科宁新材料取得塑料管材加工...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科宁新材料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塑料...
字节首次开源推理模型,连夺7项... 智东西 作者 | 陈骏达 编辑 | 心缘 智东西8月21日报道,今天,字节跳动Seed团队开源了Se...
三大重磅科技成果南京发布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文汇报) 8月20日,第九届未来网络发展大会在南京开幕,以“网络全球 决胜未...
创维光伏“羲寰”生态级平台亮相... 【深圳商报讯】(记者 刘芳)8月18日,创维光伏在深圳科学技术馆举办以“SKYLINK光寰共生”为主...
洛阳航电取得带温控调节的散热器... 金融界2025年8月21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洛阳航电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一种带...
艾为电子:布局端侧AI芯片 加... 国内数模芯片头部企业艾为电子(688798)的高管日前在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下半年...
甘肃农业大学进化与发育生物学学... 近日,甘肃农业大学进化与发育生物学学科团队棉花分子育种课题组在Theoretical and App...
原创 季... 等待了四天的时间,2025年KPL夏季赛季后赛终于开赛了!揭幕战是败者组的两支战队,A组第一名的JD...
辰瑞光学取得能避免导线连接时拉...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辰瑞光学(南宁)有限公司取得一项名为“镜头组...
大质量恒星生命结束之谜揭示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科创中国) 《自然》20日刊登的论文报告了一次罕见的宇宙事件:一颗大质量恒星...
知情人士:Meta斥巨资挖角后...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过去几个月大举招揽50多名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和工程师后,...
GPT-5,让多少年轻人集体“... 文 | 爅爅有闻,作者|赵小爅 1 当一次AI升级被打差评的原因,是“AI没有人味儿”,你会不会觉得...
原创 L... LPL第三赛段组内赛,马上就要结束了,AL在上一个比赛日,零封FPX拿下第七胜,稳住了登峰组第四的名...
Gearbox老板谈《无主之地... Gearbox的首席执行官兰迪·皮奇福德因其关于《无主之地4》定价的言论引发了热议。皮奇福德曾表示,...
《生化危机9》新实机演示 女主... 今日(8月21日)在未来游戏展上,卡普空公布了《生化危机9:安魂曲》女主新实机演示,透露了更多细节。...
凤冈县:三线并进构筑县域医疗新... 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讯 8月20日,记者从遵义市委宣传部召开的“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在中国式现...
卡普空《虚实万象》新视频 带着... 今日(8月21日)在未来游戏展上,卡普空萝莉新作《虚实万象》新视频公布,展示了实机画面和玩法。本作将...
桂林百锐光电申请一种缓释器等相... 金融界2025年8月20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桂林百锐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