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第八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即将在涪陵开幕。这场技能盛会,不仅是一场技艺的较量,更是一次梦想的绽放。
在这里,25个竞赛项目和2个邀请赛项目将同步展开。每一位参赛选手,都将用双手诠释“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用汗水浇灌职业人生的无限可能。
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推出“技能全开,全场打call”专栏,带您走近这些身怀绝技的参赛选手,聆听他们的成长故事。
在涪陵奥体中心内,电工实训台的电流声、美容仪器的轻鸣与化工仪表的滴答声交织成“技能交响曲”。随着第八届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大赛进入倒计时,来自重庆41个区县的635名技能精英即将在此展开巅峰对决。这场以“技高行天下,能强走世界”为主题的盛会,既是技艺比拼的擂台,更是涪陵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立体展示——从高职课堂到企业车间,从青涩学子到行业大师,一条“产教共育、赛训融合”的成长路径清晰浮现。
在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的智能生产线实训室,谭礼健的手指在PLC触摸屏控制面板上翻飞如蝶。这位身兼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职工组三等奖得主与“实践教学骨干”的“双师型”教师,既是讲台上深耕电工理论的研究者,也是车间里破解智能生产线难题的实战派。他带领学生斩获“‘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高职组全国一等奖,更以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架起校企合作的桥梁。“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要像解数学题,但赛场上的故障排除更像急诊手术。”备战中的他反复打磨数字孪生技术,试图在电工赛项中呈现“比教材多一倍的解题思路”。这位穿梭于教室与实训室的高校教师,正是涪陵“教学—竞赛—产业”闭环培养体系的缩影。
谭礼健在以往的比赛决赛答辩现场
在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美容实训室内,18岁的敖诗雨正以0.1毫米精度雕琢一枚美甲彩绘。三年前,这位年轻的姑娘在“开学第一课”被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故事点燃斗志,如今已手握“‘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医学美容护理金牌。为练就“肌肉记忆”,她曾咬着筷子练习微笑8小时,用36支化妆刷在上千张面巾纸上重复勾勒线条。“服务业的匠心藏在顾客看不见的细节里。”这位“美容师二级技师”的成长印证了涪陵职教中心“产教融合”理念。学校构建“教室即工坊、学生即学徒”的育人模式,通过“青蓝工程”传承技艺、“双师培育”强化师资、“岗课赛证”融通培养,让每位学子都能绽放光彩。
敖诗雨在做美容按摩
在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田云树还在修订完善《职工岗位技能区域化等级评定管理办法》。作为市级首席技能大师,他构建的“师带徒·传帮带”机制,让企业高级工及以上技能人才占比突破57%,带出的181名技师成为破解“卡脖子”技术的主力军。“老工匠的经验与新锐的数字化思维碰撞,才能让传统化工焕发新生。”他指着满墙的专利证书说道。这座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恰是涪陵“政策激励+平台孵化”人才战略的生动诠释——通过《首席技师职务制度实施办法》等政策,企业建立起从初级工到首席技师的晋升通道,每年投入专项人才资金培育核心工种,让“技术饭”吃出“获得感”。
田云树在工作中
涪陵的匠心沃土,正孕育出“以赛促教、以产养才”的生态圈。全区7所中高职院校与11个市级技能平台深度联动,将课堂搬进车间、赛事对接产业需求。从攻克己二腈技术的工匠团队,到站上国际美容赛场的职教学子,涪陵20万技能人才用实力证明——这里不仅是“智造重镇”,更是“匠星摇篮”。随着300名志愿者整装待发、50辆保障车集结完毕,这场涵盖25个赛项的技能盛宴即将启幕。当谭礼健校准完最后一片传感器,敖诗雨为化妆刷做最终消毒,田云树带领徒弟复盘工艺流程,涪陵的夜空已被技能之光点亮——5月20日,这场跨越年龄、职业与梦想的较量,将向世界证明在机器无法取代的“人的技艺”领域,永远有新的传奇等待书写。
点亮
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