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正置身于一个安静祥和的环境中,你的耳朵里却突然响起了奇怪的声音,可能是持续不断的嗡嗡声,好似一群小蜜蜂在耳边盘旋;也可能是尖锐的蝉鸣声,仿佛有一只调皮的蝉躲在你的耳朵里不肯离去;又或者是像电流般的滋滋声。这些莫名出现的声音,就是耳鸣这位“不速之客”在作祟。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源的情况下,患者主观感受到的耳内或颅内的声音。
探寻耳鸣的“幕后黑手”
生活习惯的“蝴蝶效应”
我们的生活习惯就像一只蝴蝶,不经意间的一个小动作,都可能在耳朵里引发一场“风暴”,导致耳鸣的出现。长期熬夜就是一个常见的诱因。过度饮酒和吸烟也对耳朵健康危害极大。酒精就像一种“腐蚀剂”,会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使耳朵得不到足够的营养供应。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损害耳朵里的毛细胞和神经,破坏听力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加耳鸣的发生几率。
疾病引发的“连锁反应”
疾病也是耳鸣的“幕后黑手”。比如高血压患者,血压过高就像水管里的水压过大一样,会影响耳部的血液供应,使内耳的组织受到损伤,进而引发耳鸣。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会对神经和血管造成损害,耳朵里的神经和血管也不例外,这也可能耳鸣。
压力与情绪的“隐形杀手”
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如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我们的情绪也容易变得焦虑、抑郁。这些负面情绪就像隐藏在身体里的“隐形杀手”,会影响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导致耳鸣。
应对耳鸣的“锦囊妙计”
及时就医,精准“排雷”
如果你发现自己有耳鸣的症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医生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排雷专家”,会通过详细的检查如耳部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找出耳鸣背后的真正原因。只有明确了病因,才能进行精准的治疗,就像找到了敌人的藏身之处,才能一举将其消灭。
调整生活习惯,重建“健康防线”
改善生活习惯是应对耳鸣的重要一步。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让耳朵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元气。合理饮食也至关重要,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比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它们就像身体的“营养卫士”,能够保护耳朵的健康。也要减少使用耳机的时间,让耳朵能够在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中“自由呼吸”。
习服疗法,与耳鸣“和谐共处”
耳鸣习服疗法,也称为耳鸣再训练疗法,是一种基于神经生理学和心理学原理的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患者适应和习惯耳鸣,减轻耳鸣对生活的影响。通过习服疗法,可以重新训练听觉系统和大脑的神经系统,降低机体对耳鸣的异常反应,让身体逐渐习惯耳鸣的存在,从而减轻对耳鸣的感知和烦恼。
中西结合,驱散耳间杂音
药物治疗是耳鸣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对于由耳部感染引起的耳鸣,医生通常会使用抗生素来消除炎症,从而缓解耳鸣症状。改善内耳血液循环的药物也常用于耳鸣治疗,如银杏叶提取物等,它可以扩张血管,增加内耳的血液供应,改善内耳的营养状况,有助于缓解耳鸣。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对于因神经损伤引起的耳鸣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同样中医治疗耳鸣办法多样。针刺疗法,选听宫、翳风等穴位,能通经活络。艾灸可温通气血,改善耳部气血循环。中药调理根据不同证型用药,如乌灵胶囊可以治疗心肾不交引起的耳鸣。还可按摩耳周,如揉耳门、按风池,坚持能缓解耳鸣不适。
心理调节,驱散“情绪阴霾”
心理调节对于缓解耳鸣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当耳鸣出现时,我们很容易产生焦虑、烦躁的情绪,而这些情绪又会反过来加重耳鸣的症状,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因此,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可以通过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进行瑜伽冥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就像给紧张的神经做了一次按摩,让它们恢复平静。也可以和家人、朋友聊聊天,分享自己的感受,释放内心的压力,驱散情绪的阴霾。
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揭开耳鸣的神秘面纱,守护好我们的听力健康。
作者 杨金草 朱志慧 谢妹伊
编辑:刘淑礼 刘洪伟
审核:付灵运
终审:马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