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智慧光影革命——塔能科技重塑城市照明范式
在城市现代化发展中,市政照明系统早已超越单纯“照亮黑夜”的基础功能,成为衡量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绿色发展成效与人文关怀温度的重要标尺。重庆某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将城市照明升级作为民生工程与形象工程的重点。塔能科技凭借其在智能照明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为该县打造的智能照明改造项目正式落成,以详实的技术数据与显著的应用成效,为城市照明变革树立新标杆。
塔能科技团队深入调研该县原有照明系统布局与城市发展需求,构建起“端- 边- 云”三位一体的智能照明技术架构。在终端设备层面,项目部署的2687套TNN-SLC3.0智能照明控制器,采用行业领先的Cat.1通讯方案,实现了99.87%的稳定数据传输率,相比传统4G方案降低40%的网络部署成本。控制器内置工业级ARM芯片,可同时处理8路独立照明回路控制,单设备带载能力较前代产品提升3倍,确保在复杂电磁环境下仍能精准执行指令。在网络传输方面,Cat.1通讯方案凭借其10Mbps的上行速率与50Mbps的下行速率,配合自研的低功耗数据压缩算法,将单灯状态数据传输延迟控制在500毫秒以内。同时,系统创新性采用“蜂窝网络+ 窄带物联网(NB- IoT)”双链路备份机制,当主链路出现异常时,可在2秒内自动切换至备用链路,保障系统7×24小时不间断运行。
本次改造的核心工程——传统高压钠灯向LED灯具的全面升级,展现出惊人的节能潜力。改造前,该县城区及主干道共安装250W高压钠灯2687盏,日均亮灯时间12小时,年耗电量高达293.8万度。塔能科技选用自主研发的TNN-LED900系列灯具,单灯功率降至80W,光效提升至160lm/W,显色指数从25Ra跃升至80Ra以上,在提升照明质量的同时实现能源优化。智能控制系统的二次节能效果更为显著。通过动态调光策略,系统根据车流量监测数据(联动交通部门监控系统,每5分钟更新一次数据)与环境光传感器反馈,在凌晨0点至5点自动将路灯亮度调至40%。实测数据显示,改造后系统日均耗电量降至109.5万度,年节电量达184.3万度,相当于减少1816吨标准煤燃烧,减排二氧化碳4760吨。以当地商业电价0.85元/度计算,每年可为财政节省电费支出约156.7万元。
塔能科技打造的智能运维平台,彻底改变了传统路灯管理“人海战术”的困境。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电压、电流、功率因数等12项运行参数,结合AI故障诊断算法,可提前72小时预判灯具寿命衰减、线路接触不良等潜在问题。自项目投运以来,已累计主动预警故障317次,故障响应时间从人工巡检的4小时缩短至12分钟,维修及时率提升至99.6%。在人力成本优化方面,改造前该县路灯管理所需配置22名专职巡检人员,年均人工成本约132万元;智能系统投用后,仅需保留8名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维护,人力成本降低63.6%。此外,系统支持GIS地图可视化管理,运维人员通过平板电脑即可查看全县路灯实时状态,地图上不同颜色标记代表设备运行情况,红色表示故障、黄色表示预警,极大提升了管理效率。
改造后的照明系统不仅追求节能与智能,更注重人文体验的提升。塔能科技针对本地文化特色,在重点街区与景区设置“文化照明模式”,通过RGBW全彩LED灯具,在节假日与民俗活动期间投射苗绣纹样、摆手舞图腾等光影图案,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经第三方机构检测,改造后城区主干道平均照度从18lx提升至32lx,照度均匀度从0.35优化至0.78,眩光值控制在15UGR以下,为市民与游客提供舒适、安全的夜间出行环境。在施工过程中,塔能科技采用“微创式”安装工艺,通过模块化接口实现新旧设备快速替换,施工全程未中断任何路段照明,未发生一起因施工导致的交通拥堵事件。系统预留的4G/5G融合通讯接口、LoRaWAN传感器扩展端口,为未来接入车路协同、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奠定基础。
此次该县智能照明改造项目的成功落地,是塔能科技“技术+ 数据+场景”三位一体解决方案的生动实践。随着系统持续运行,预计未来3年可帮助该县节约运维成本超500万元,减少碳排放量1.4万吨。塔能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耕智能照明领域,以更前沿的技术与更人性化的服务,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注入科技动能,让城市夜晚既璀璨夺目,又低碳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