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毫米的精度
丈量的是眉山对卓越的追求
云平台上跳动的数据
编织的是全市产业协同的未来图景
……
此刻
在眉山青神经开区
企业正火力全开,冲刺“双过半”
青神如何突围“智改数转”
诠释“眉山智造”?
今天,一起来看——
▲青神经开区
01
赋能:专利技术铸就智造高地,从传统迈向全国领先
在眉山市青神县青神经开区,青城机械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张自鹏正专注校准一台MDK(H)8511木工五轴联动加工中心。近日,MDK(H)8511系列设备与MDK224B型数控双端铣榫机,双双斩获2024年度四川省“省内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认证。这一省级荣誉不仅彰显了我市制造业的技术实力,更是全市“制造强市”战略下,“智改数转”突围战的生动缩影,标志着我市在传统产业升级中迈出坚实步伐。
走进青城机械装配车间,MDK224B数控双端铣榫机正演绎传统榫卯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在眉山市“制造强市”战略支持下,这台设备攻克了复杂榫型加工难题,实现一键切换程序、效率提升30%,并畅销印度、俄罗斯等海外市场。
张自鹏团队研发的MDK(H)8511木工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更将精度误差从国家标准0.2毫米提升至0.1毫米,填补国内高端木工装备空白,获2项发明专利和10项实用新型专利。
2024年,在眉山市创新生态的驱动下,青城机械生产效率提升30%,研发效率提升60%,多款高端产品如100米高速八轴四面刨生产线和AI视觉扫描实木设备打入欧洲高端市场,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高端产品销售激增200%,为眉山智造赢得国际声誉。
02
策动:人才与数据双轮驱动,破解县域转型困局
青城机械的转型突破,离不开人才政策的支持。面对人才短缺的生死局,青神县政府创新推出“县招企用”模式,2022年将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张自鹏聘入机械产业研究院并派驻企业一线,同步解决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
这一政策成效显著:3年来,眉山青神共引进机械、材料等专业高层次人才19名,协同攻克工业机器人、竹纤维利用等技术难题20余个,转化专利成果4个。青神县作为眉山重要板块,组织近60家企业开展招聘,提供超1000岗位,吸引本地人才返乡。
▲2024年新春招聘会
依托青神搭建的产学研平台,企业研发能力大幅提升,培育出4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市四分之一,为眉山制造业注入强劲动能。
03
布局:集群生态崛起,云上再造产业未来
青城机械的“单兵突进”只是起点,在眉山市“制造强市”战略引领下,一场深层次的产业生态变革正全面铺开。
作为眉山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标杆,四川德恩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智改数转”实现设备故障率降10%、效率升5%、定制交付周期减半。其打造的“德恩云造产业互联网平台”,汇聚120余家汽车、新能源领域伙伴,推动眉山产业链从“单打独斗”转向“集群作战”。
▲青神县德恩精工机械智能制造生产线
在这场深刻的“智改数转”突围战中,青神县委、县政府绝非旁观者,而是以一套精准务实的“组合拳”,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赋能者与护航者角色。
深知转型阵痛,政府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硬举措直接为企业减负。2025年省级智改数转资金近3000万元将于6月底拨付,德恩、环龙等10个项目获得支持。此外,环龙新材料、青城机械等10多家企业的项目获省科技厅科技计划资金、市推动“1+3”主导产业提质倍增发展支持等政策资金1000余万元。这些“及时雨”有效缓解了企业投入压力。
▲青神县工业服务中心
政府主动搭建桥梁,组织专业力量深入一线。促进产学研精准对接,强化技术与人才支撑;组织专家团队开展免费深度诊断。首批已为46家企业精准把脉转型痛点,提供定制方案;第二批诊断将于8月启动。“企业点单、政府接单”模式直击转型瓶颈。
着力营造氛围、树立标杆、提升能力。成功举办“智能制造进园区•四川站”总结交流会等搭建学习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专项培训,提升转型认知与实操能力。
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与政策落实。近年来,先后出台多个智改数转相关配套政策,明确路线图,并召开全县制造业“智改数转”推进大会,宣讲最新支持政策,汇编印发至每家企业,确保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德恩精工作为“链主”,辐射带动中小企业转型成本降低15%,依托青神机械产业研究院,以“技术+服务”助力眉山工业整体跃升。
当“眉山智造”烙印全球定制家具
当“德恩云”连接跨国生产线
这座城市正以创新为刃、务实为基
在全球价值链中刻下眉山坐标
来源:青神融媒
编辑:郑路亚
二审:陈航
三审: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