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17时许,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的曲麻河上游夏卜浪段出现600余立方米非法倾倒的建筑垃圾,严重威胁河道行洪安全和流域生态。随即,远在若干公里之外的“平安同仁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大厅内,工作人员已第一时间监测到该情况。
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河道现场画面及周边环境生态等动态数据被实时播放。指挥中心召开分析研判会后,由市水利局牵头,年都乎乡政府、公安、生态、应急、行政执法、交警等多部门联动连夜处置,最终在第二天6:30分处理完成。
上述一幕,出现在“平安同仁智慧城市”指挥大厅内。这是天津援青的项目之一,通过引入智能监控、大数据、云计算、AI算法、大模型等先进技术,搭建了一个数字化、智能化治理平台,协助当地政府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该项目总投资7998万元,其中天津援建资金2000万元,指挥中心总体分为指挥大厅、研判室、备勤室、值班室、机房、UPS室等6个功能区,总面积781平方米。2024年9月平安同仁智慧城市项目竣工,目前正在试运行阶段。
“指挥中心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实现多部门的联动指挥。”平安同仁智慧城市指挥中心主任李太先介绍,当城市发生突发事件时,如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指挥中心能够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调度应急、公安、消防、医疗、交通等多个相关部门的力量协同作战。同时,发挥应急指挥车和无人机作用,可以实时共享事故现场的视频、图像、语音等信息,传送指挥中心,统一指挥调度救援力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优化的应对决策,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截至目前,已完成20家单位的数据接入工作,整合了各部门单位提供的72类约14万余条数据。
“过去城市管理依赖于传统人工巡查与经验决策模式,存在人工巡查范围有限、频率不足,难以全面及时发现城市运行中的各类问题,导致交通拥堵、环境卫生脏乱差、占道经营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影响市民出行生活。现在通过智慧平台数据分析、检测、派单、处置,提前发现问题,切实提高城市事件处置效能。”李太先表示。
他介绍,下一步指挥中心将继续优化平台功能,充分发挥其“城市大脑”作用,持续推动平台与乡镇、部门延伸,为市域社会治理工作赋能,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推动城市治理迈向新台阶。
(文/津云新闻记者韩煦 摄影/天津日报记者周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