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秦创原:“一总多区”协同创新,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
创始人
2025-07-11 03:20:33
0

陕西秦创原:“一总多区”协同创新,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

中阳能工作人员在车间检测设备(资料照片)。 受访者供图

7月7日,在定边县白泥井镇,一台台印有“中阳能”字样的储能设备被吊装上车。这些设备将运往陕北各大油田,为深山中的抽油机注入“绿色动能”。在距离300公里处的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企业工程师紧盯屏幕上的数据,调试油田智能EMS系统。

得益于秦创原不断完善的服务体系,创办仅一年多的科技企业——中阳能(陕西)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阳能”)在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

“‘西安研发+榆林生产’的‘飞地孵化’打破了地域、资源的界限,实现了研发在西安、生产在榆林,既便于科研团队、科技公司与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又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中阳能创始人张修明说。

2024年3月,中阳能成立,致力于推动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一家初创的科技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首先面临的是“找人”难。储能行业技术门槛相对较高,从业专业技术人才普遍更倾向于城市就业,靠近技术策源地也便于研发开展。初创公司人才吸引力弱,普遍面临招聘难的问题。而对于注册地位于陕北的中阳能来说,这样的困难更加明显。

“飞地孵化”给了中阳能“破局之策”。

2023年,榆林市科技局在沣东新城设立榆林秦创原(西安)主中心,与秦创原科技创新投资公司共同探索“西安研发+榆林生产”的“飞地孵化”模式。

榆林秦创原(西安)主中心运营负责人王洋介绍,“飞地孵化”模式一方面可以借助区位优势,广泛吸引西安优质高校、院所科教资源,为榆林提供创新动力;另一方面,通过导入秦创原科技创新投资公司一站式科创服务体系,能够为榆林科创企业带来更为优质的全方位科创服务。

通过榆林秦创原(西安)主中心的“飞地孵化”模式,中阳能形成了“西安研发+榆林生产”的运行架构,在秦创原总窗口组建了30余人的研发团队,研发人员数量在企业占比超过50%。榆林飞地还为研发中心提供了免费的办公空间,让企业能够将更多经费投入研发之中。

瞄准“新能源+储能”方向,中阳能开发出磷酸铁锂电池PACK系统和储能集装箱。“目前,储能领域的相关技术比较多样化,我们做的磷酸铁锂是比较成熟的技术。因此,做好电池只是及格水平,要拿高分还得靠对细分市场的洞察和针对性的系统研发。”王洋介绍。

在这样的战略指导下,中阳能针对油田细分领域研发出多源协同EMS系统。在油井储能场景中,该系统实现了油电联动调控,将油井开采的度电成本降到了不足0.8元,将原油采收率提升了2%以上。

目前,中阳能已经开发了多个针对特定场景的EMS系统,多项核心技术获得了专利保护,后续的专利也在申请中。同时,公司也在和一些业主单位继续协同开展包含5个大类13项具体课题的开发。

“在油井用电领域,我们希望在继续降低用电成本的同时尽快做到‘零碳井场’。”张修明表示。

帮助中阳能打开发展新天地的还有各项扶持政策。

针对企业面临的资金、市场和后续发展等问题,秦创原科技创新投资公司依托自身资源链接能力,邀请专业机构组织“一对一私董会”,帮助企业对接融资、规划后续发展路径。榆林市各级政府对科创的支持也为中阳能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助力。

“从榆林市到定边县的各级政府不仅给了我们真金白银的支持,还帮我们对接资源,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张修明介绍,企业刚刚获得了定边县150万元的招商引资优秀项目补贴。

在秦创原和榆林市的双重助力下,成立仅一年多的中阳能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中阳能定边5GWh新型储能制造项目已经建成投产,与多家石油企业进行了试点试验。

截至目前,“西安研发+榆林生产”模式已孵化出24家科创企业,在孵企业17家。王洋介绍,榆林秦创原(西安)主中心作为连接榆林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的总窗口、总平台,在科技企业培育、人才资源库建设、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前沿科技项目招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仅2025年已为榆林市人才团队库招引了18位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人才。一批来自上海、西安等地的高科技创业项目正在推进落地。

不仅是榆林,陕西各地均展开了因地制宜的探索。

咸阳市打造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率先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地方立法,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让创新成果能够更顺畅地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宝鸡市部署推进“两链”融合示范区建设,积极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三个百强市”,彰显了强大的产业实力和创新活力;

杨凌示范区支持建设“企业+团队+基地”联合体,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团队的创新能力和基地的承载功能,加快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

“总部+基地”“研发+制造”等“飞地孵化”打开了发展的新天地,推动着各地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群众新闻记者 张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阿里巴巴AI眼镜,首次亮相! 此前处于严格保密阶段的阿里巴巴AI眼镜,首次以完整产品形态亮相。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
全球顶尖学者齐聚上海呼吁各国合... 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关乎人类文明走向的全球性课题。作为人工智能大国,中国也在为全球贡献...
玩家 | 《迷失混沌王国:永恒... 当哥特式的尖顶刺破朦胧的夜空,当午夜的南瓜马车踏过蜿蜒的石板路,当雾气沼泽深处传来不知名生物的低语,...
京东:旗下大模型品牌升级为Jo... 央广网北京7月27日消息(记者 牛谷月)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京东正式宣布旗下大...
祝贺王大雷正式成为中国顶级联赛... 祝贺王大雷正式成为中国顶级联赛出场次数第一人!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机器...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现场,机器人技术大放异彩,吸引了众多目光。 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仿佛一个...
国内首颗端边大模型存算一体AI... 7月27日消息,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5)正在举行。...
久哲决赛100%胜率被破,zw... 久哲总决赛的100%胜率被破了,还是被大家都看不上的zwy打破的。AG打TTG这场决赛的BP很神奇,...
麒麟9020手机!华为香港官网... 在 6 月 11 日举行的“华为 Pura 80 系列及全场景新品发布会”中, 华为发布了 Pura...
“投向未来” ,成都高新区全力... 7月25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在日前举行的成都未来产业基金发布及产业对接活动上,...
周末最全爆火主题前瞻 在上期的复盘中罗列了一些大致的轮动主线,周末这两天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的影响下,AI、机器人火...
引领AI向善发展 社会科学研究... 在7月28日举行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社会科学分论坛上,一大批社科与AI融合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取得创新突...
蚂蚁要打通AI服务最后一公里 作者 | 柴旭晨 编辑 | 周智宇 曾经掀起扫码支付浪潮的蚂蚁,如今要在AI时代抢占新高地。 7月2...
2024年度船海产业AI创新实... 人民网上海7月27日电 (记者葛俊俊)7月27日,作为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唯...
猴子未来或不必再为人类试毒? ... 来源:第一财经 #美FDA试验用芯片模型替代实验动物#【#猴子未来或不必再为人类试毒#? | 海斌访...
肥东县:别样“集体升学礼” 共... 一场仪式、一种风尚、一份成长……7月25日下午,由中共肥东县委宣传部、肥东县纪委监委、肥东县教育体育...
饿了么前CEO确认被抓!巨额现... 据“上海经侦ECID”官方公众号消息显示,上海警方通过护企工作站获取企业报案线索,循线侦查、成功侦破...
Steam游戏安装失败?一文教... Steam,这一由美国Valve公司倾力打造的数字游戏发行平台,自2003年面世以来,已迅速成长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