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数据表明,生成式AI(Generative AI)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被使用在游戏当中。
最近(7月13日),据外媒VGC援引Totally Human Media的分析文章(作者Ichiro Lambe为前Valve公司顾问),截至统计时间为止,今年Steam平台上公开表明使用了生成式AI的游戏产品数量已经有7818款。
并且值得注意的是,尽管Steam平台要求开发者披露在开发中生成AI的使用情况,但是否对外公布其实是自愿的,因此使用生成式AI开发的游戏的实际数量可能高于这个数字。
而2024年4月该平台也曾公布一组追踪数据,彼时Steam游戏大约有1000款产品公开表明使用了生成式AI,占整个Steam游戏的1%。
换言之,随着新产品的不断发布,Steam平台上含生成式AI的游戏数量较去年暴涨了近8倍。并且据Ichiro Lambe估算,有不止一款相关游戏的销量达到了十万级甚至百万级(但也可以看到使用情况比较轻度)。
《我的夏日汽车》、《骗子酒吧》等热门游戏都公开了生成式AI的使用情况
而在调研所涉及到的游戏产品当中,生成式AI的使用情况得到了进一步统计,并且大致分为美术、音频、文本、营销材料和代码5个方面:
美术资产:使用情况大约占60%。涉及游戏中的角色、背景、2D/3D模型和纹理等等。
音频:背景音乐、画外音、叙述,以及ElevenLabs这类文本转语音等工具。
文本叙事:使用LLM(大语言模型),从项目描述、世界观设定、头脑风暴再到故事弧等等。
营销宣传材料:游戏描述、“关于这个游戏”部分(Steam页面的游戏特色介绍)等等。
代码、游戏逻辑:大量的游戏代码生成。
比如在发布的游戏当中,比较知名的《PUBG》的韩国开发商Krafton研发的《inZOI》,就使用了美术资产的生成和语言模型的使用。
根据《inZOI》公开的信息,玩家可以根据文本输入为物品生成纹理,并从图像输入创建3D物品,而游戏中角色展现的行为和想法则由“小语言模型”控制。
实际上,这一报告所描述的生成式AI使用情况与今年GDC的统计也保持一致。根据今年的GDC调查,高达52%的开发者称他们所在的公司正在使用生成式AI工具。
不过随着生成式AI等相关技术越来越多地卷入游戏开发和体验流程,未来AI使用可能取代部分岗位的情况也引发了行业担忧。但目前来看,生成式等AI技术在游戏行业的使用无疑是一艘前行的巨轮,没有丝毫停下的迹象。
招游戏产业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