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聆听音乐的方式,在最近十来年间发生了两个巨大的变化:其一是物理载体的消失,即CD、黑胶、卡带等实体唱片被取代,它们成了电脑、U盘和外接硬盘里的数字文件,从早年的MP3到如今的数字无损文件;其二是传输方式的变革,从有线到无线,进而发展为在线流媒体……换句话来说,它不仅“革”掉了物理载体的“命”,甚至你都不用在家里存储这些数字文件(占据你的硬盘空间),通过网络连接,就能实时播放。
带来的后果是,我们获取音乐的方式,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透过物理空间来存放碟片不再是必要,也无需翻碟或换碟,一台手机和支持流媒体播放的无线音响(系统),就能完成在不同空间里对音乐的播放。
更重要的是,最初被视为解决移动应用场景(便携式随身听)诞生的数字音乐,如今登堂入室,反倒成为了家庭音乐的主宰。
造化弄人!
谁才需要多房间音乐系统?
谁才需要多房间音乐系统?这是个好问题,因为它涉及到人们对音乐应用的不同需求,以及我们随之能给予的推荐。
如果你只有一台智能手机,独居在一个小房间里,没有独立音响,所有音乐的播放,仅限于手机的外放喇叭。那么多房间音乐系统,似乎并不适合你。
如果你通常只在卧室里听音乐,有一台小型蓝牙音箱。你很少去其他空间里播放音乐,比如厨房或是浴室,或者说你父母并不太喜欢你将自己中意的音乐,在客厅里大声播放……那么,一台手机和一个小型蓝牙音箱可以满足你全部的需求。
但是,当你在不同房间里设置了无线音响,它们支持Wi-Fi网络的接入,而且你喜欢在不同房间里播放音乐,比如卧室或客厅,对,还有人喜欢在卫生间里大声放音乐或听播客(以我的经验来说,语音类播客并不适合在浴室里收听),那么你需要多房间音乐系统!不管是播放同一内容,以便在不同房间里穿梭时,也能听到不间断的音乐;又或者是家中的每个人,都能在自己的房间里听自己想听的音乐/博客,那么多房间音乐系统是必须的。
Wi-Fi与蓝牙在音乐传输上的区别
请留意我们的措辞!“无线音响”与“蓝牙音箱”是有显著区别的。
无线音响最大的特点在于,它通过Wi-Fi进行音乐传输,借助手机App能够实现协同工作,即如前所述,把音乐同时推送到多个房间(位置)。理想情况下,你可以随时无缝添加或删除不同的房间,同步播放或者在每个房间播放独立的音乐。
蓝牙的不同,不仅仅局限于音质传输标准(速率)上的差异,事实上,绝大多数蓝牙音箱只能与手机/移动终端实现“一对一”传输。而且,当有电话进入时,这种传输还会中断。
当然,少数也支持几台不同手机与单个蓝牙音箱相连,但这时就无法协同工作(会“打架”)。应用上,局限性非常大。
附录:蓝牙Auracast(广播音频)
Auracast(广播音频)是蓝牙LE Audio(低功耗音频)中的一项技术,目的在于破解蓝牙只能“一对一”传输的难题。
它允许单个发射设备(如智能手机、公共广播系统),向范围内无限数量的接收设备(蓝牙音箱、耳机、助听器等)传输音频数据流。至于后者,可以通过设备扫描(类似Wi-Fi列表)来加入其中。
很显然,这项技术更多被视为公共广播系统的一部分,而且目前没有真正普及开来。
蓝牙Auracast工作原理
开放式、封闭式,多房间音乐系统类别选择
生活在当今社会,显然不再需要我们复述“生态”的重要性。从手机到新能源汽车,人类通过实践(教训),或者说在拥抱现代文明的过程中,完整领略了生态的重要性。
多房间音乐系统的生态,可以简单划分为“封闭式”和“开放式”。
封闭式很容易理解,即某个品牌自行设立“游戏规则”,在自有系统中,实现畅快连接,优点自然就是独立性。有代表性的,便是HEOS、Sonos、(Cambridge)StreamMagic、(Yamaha)MusicCast和Lumin等。
开放式,就是由不同无线音响或音频设备共同构成,通过共享协议来协同工作。有代表性的,则包括Apple的AirPlay2、腾讯的Q Play、DTS Play-Fi以及海外市场比较主流的Amazon Alexa和Google Cast等。优点是,你不需要在家中组建一个由单一品牌音响构建的系统。举例说,你在厨房里可以使用Apple的智能音箱,书房里是Sonos的无线音响,客厅里则是Denon的AV放大器,卧室里安放了一对KEF的无线书架箱……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有“悟”到什么?是的!其实开放式系统中,也包含了那些封闭式系统的产品,Sonos、支持Heos的Denon产品、许多BluOS产品,它们都支持AirPlay2。真所谓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那么,具体我应该如何来选择?其实任何一种方式,都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这涉及到初始设置、日常使用以及升级灵活性等各个方面,我们将在后文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
“生态”是多房间音乐系统中的重要一环
如何组建一套封闭式的多房间音乐系统
封闭式系统的优点在于,它的独立性。
一旦决定购买哪个品牌的无线音响后,你基本上就“一条道走到黑”了。对于不喜欢折腾的人来说,这可能是个更好的主意。
同品牌下丰富单品可以实现更多的应用
不少封闭式系统的应用品牌,会提供不同用途的产品。
拿Sonos举例,它有从小到大的无线音响——支持空间音频的Era 300(也是其主打产品)、小一号的Era 100、同属Soundbar产品的Arc/Beam(第2代)/Ray,还有Sub4/Sub3超低音。你可以将它们组成无线立体声系统(其实单个Play 5就是一个立体声系统),甚至是无线多声道家庭影院。对了,最近它还推出了一款功能强大的头戴式耳机产品Sonos Ace,并且上线了“跳票”许久的TrueCinema,可以直接让Soundbar推送的音乐被以虚拟环绕声形式转接到耳机中。可以这么说,在无线多房间音乐中,你能想到的应用,它都具备了。
同一品牌下有不同用途的产品
从多房间应用到分离式家庭影院
单个App就能完成所有的操控
既然是同品牌产品,使用单个App,就带来了两方面的“好处”。
从初始设置到日常操作,都会比较方便。依然拿Sonos举例,在连接一款新产品时,只需在App上选定型号,然后按压产品上特定按键,通常很快就能完成连接。你之前在其它产品上已有的设置,也能同步“复制”过来。
App基本上会有主流的流媒体应用,你可以直接在Sonos的App中调用Apple Music或QQ音乐。这样就不用再回到音乐流媒体平台上去进行操作。
说得具体些,我就把Apple Music和QQ音乐的会员绑定到Sonos App中,直接调取,甚至还能跨平台在App上搜索我想要听的音乐。
在App上绑定音乐应用
其它如播放列表、睡眠定时,甚至TruePlay的自动音场修正,都能在那里完成设置。一句话,太简便了!
TruePlay自动音场修正
如果你们家中有不少人,有不同的房间,每个人都有自己对音乐的喜好,那这种封闭式系统就是个好选择,通常它们更容易让人们同时掌控不同区域的音乐。还有则是,遇到对智能终端/电脑有偏好(分歧)的,那么这些系统也很有用。比如我同时就在iPhone、iPad、MacBook和PC上使用这些App。
潜在风险和我们的推荐
不过万事无绝对。当你听命于单个品牌,而它又做出了一些糟糕的决策,那就是使用封闭式系统最大的弊端。
我说的,还是Sonos。去年它就搞了这么一出,这让我开始习惯直接在Apple Music中以AirPlay2来推送音乐,虽然最糟糕的时刻里,这么做也无济于事。
抛开这些意外不谈,如果追求设置和操控的简洁性以及兼容性,我们依然推荐这种封闭式的多房间音乐系统。毕竟,再不济,也有AirPlay2“垫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