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已进入台风活跃期。
7月24日中午,第9号台风“罗莎”生成,加上第7号台风“范斯高”和第8号台风“竹节草”,西北太平洋今年首次出现“三台共舞”的局面。
记者从浙江省防指办获悉,24日17时,省防指已将海上防台风应急响应调整为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7月24日17时台风路径
首当其冲的是台风“范斯高”
今年第7号台风“范斯高”7月24日17时位于距离浙闽交界东偏南方向约770公里的海面上,强度等级为热带风暴,预计将以每小时25公里左右的速度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于今天夜里移入东海南部海面,并向浙江南部到福建北部一带沿海靠近。
“尽管‘范斯高’强度不大,但云系比较分散,且将在近海徘徊。受其影响,今明两天,浙江东海海域和沿海海面有8至10级大风,相关海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要注意防风避风。”浙江省应急管理厅总工程师胡尧文透露,明天至后天白天,浙江沿海地区将有中到大雨,其中台州、温州、宁波南部等地部分暴雨,局部大暴雨。
需高度注意防范局地山体滑坡、小流域山洪和城乡积涝等次生灾害。
与此同时,西北太平洋上还有两个台风,一个是23日晚生成的第8号台风“竹节草”,目前为10级(强热带风暴级),预计将于24日夜间至25日上午在菲律宾吕宋岛西北部沿海登陆后北上。
还有一个24日中午生成的第9号台风“罗莎”(8级)。
将如何影响浙江
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毛燕军认为,目前西北太平洋暖水海域广,海水温度高,这是台风在同一时间出现的主要原因。
根据预测,目前会对浙江造成影响的还是台风“范斯高”,“竹节草”预计会登陆菲律宾,“罗莎”的位置目前比较遥远。
事实上,多台风共存现象在气象学上不算特殊。
图源:浙江省气象台
如果在某一个时段,赤道辐合带(南北两半球两个副热带高压之间气压最低的、气流辐合的带区)比较活跃,广阔的西北太平洋及南海有多处暖海域的大气环流及海洋条件适合台风发展,那么同时生成多个台风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西北太平洋就曾出现过多次“双台风”甚至“多台风”情况。例如,2006年的“玛利亚”“桑美”“宝霞”,2009年的“芭玛”和“茉莉”,2010年的“狮子山”“圆规”“南川”以及2011年的“海马”和“米雷”等。
2023年8月,西北太平洋上“苏拉”“达维”“海葵”三个台风同时活跃,形成“三台共舞”,也曾影响浙江。
而随着全球变暖,未来台风可能越来越频繁,台风共舞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或将提升。
威力并不一定是叠加的
毛燕军介绍,一般而言,两三个台风同时登陆或接近登陆时,强度都不会太大。
以此次“三台共舞”为例,通常其中两个台风会相互纠缠,形成“藤原效应(又称双台风效应)”,而第三个台风则作为“旁观者”,保持相对独立。
这次相互纠缠影响的,是台风“范斯高”和“竹节草”,“藤原效应”的后果是“两败俱伤”——“竹节草”北上后强度可能减弱为热带低压,而“范斯高”进入东海后,叠加海温下降等因素,强度也会减弱。
图源:中国天气
不过,毛燕军也提醒,对于沿海地区安全性低的小船,还是需要有防范措施。
当前,浙江全省上下全力做好多个台风防御工作。省防指启动海上防台风响应,指派沿海各市派出指导组进入重点县(市、区),指导当地落实各项防御措施,特别是危险区域人员转移工作。
浙江沿涨渔船已全部回港避风,休闲渔船将全部停业,海上养殖人员上岸,并提前做好受影响人员撤离准备。
同时宁波、舟山等地做好海塘防御台风暴潮准备。
胡尧文提醒,浙江的涉水涉海建设工地多,正值暑期旅游高峰,沿海各地外来人员包括旅游度假人员多。除做好常规人员转移外,各地要特别重视建设工地和旅游景区的人员转移安置工作。
同时,提醒广大群众密切关注台风动向,合理安排周末出行,避免前往海边、水边及山区等山洪泥石流易发重点区域,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如果已经在海岛和山区的游客,听从当地工作人员指挥,做好避险安置工作。
(浙江在线记者 孙婧宜 见习记者 戴凯霖)
来源:浙江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