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一醒来我就收到来自不少朋友关于一款国产悬疑游戏的吃播消息轰炸,大约有二十多条,包括不仅限于“下一个烟火”、“民族匠心游戏”、“悬疑必吃榜”。
真的假的?
怀着半信半疑的心情,我打开了《乌合之众》的demo。
两个小时后,我觉得她们说得对。
截至前日(7月22日),《乌合之众》demo正好上线一周,B站已有多个百万级播放量实况视频。steam评测近800条,好评率98%,好评如潮,在各大社媒平台的讨论度也不低,作为一款还未发售的游戏,也算是实实在在地火了一把。
仔细一看,《乌合之众》的steam页面上有一位老熟人:Gamirror Games。这家国内独游发行商近些年来战果累累:《烟火》《三伏》《港诡实录》《火山的女儿》《戴森球计划》,都是独游领域的出圈之作,“爆”率着实不低。
更让我惊讶的是他们的研发团队,据悉,南斋工作室主要成员仅有五人,分别来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华南理工大学和萨凡纳艺术设计学院。
《乌合之众》是该团队首个立项的游戏,在此之前,他们曾在微信小游戏平台上线过一款肉鸽策略类自走棋游戏《料理乱斗》。
能让擅长挖掘爆款的Gamirror Games主动签下,这支出身名校的小团队显然在产品上展现出了不俗的竞争力。面对中式悬疑恐怖这个之前已经跑出过不少作品的赛道,《乌合之众》又在哪些维度上做了创新?
深夜独自体验这款游戏的demo后,我还真逐渐摸到了些门道。
(以下有轻微剧透)
学电影,学漫画,只讲好一个故事
开头就借用一下南斋工作室官方对这款游戏的介绍,一款以悬疑、犯罪、黑色幽默主导的剧情游戏。
故事发生在一个架空的闽南陶瓷县城——乌山县。
2009年的某天,大佛突然凭空消失,一个横跨半世纪的惊天迷局也即将水落石出。
看得出来,这款游戏并没有把恐怖作为标签。实际上,恐怖在悬疑解密游戏内往往只承担惊悚和紧张的氛围制造者的功能,优化玩家的情绪体验。而国内玩家将多类标签统一看待,更多还是因为国产悬疑游戏多借助民俗传说承担故事中介的作用。
《乌合之众》的叙事是按照典型的缺失→缺失的解决这一故事的法则展开的,而其中民俗传说起到了最重要的辅助功能。
游戏内基本不存在jumpscare,目前展示的内容基本上是以线性形式呈现,解谜过程中大多采用文字提示与自动交互的形式,整体体验更接近于一部可互动的长篇电影。
制作组在介绍中提到对“电影叙事”和“漫画分镜”运用,这一点在游戏开头便可见端倪,闽南语旁白“你相信神明的存在吗”一出,联系弥陀像上的大洞,我不自觉脱口而出:《大佛普拉斯》。
影视语言被融入到游戏玩法中,既建立了风格基调,也在细节上制造了足够的叙事悬念。
有意思的是,我在社媒平台上注意到制作组的主创之一推荐了韩国漫画家姜草的恐怖漫画。国内不关注韩漫或韩剧的朋友们或许对这个名字相对陌生,在我看来,他是一位完全不输藤本树的天才漫画家,尤其是在他们对电影镜头语言的学习上。
姜草漫画《魔女》
就是靠着这样简笔画一般的画功,毫无绘画基础的姜草成为了韩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漫画家之一。连迪士尼都押注他的作品,试图打造韩国漫威——「姜草宇宙」。他亲自改编的网剧《超异能族》更斩获百想艺术大赏最佳剧本奖,使他成为了跨界创作的代表性人物。
姜草的漫画常常多视角、故事线并行推进叙事,也非常擅长将变焦、镜头切换等电影语言融入漫画,营造出强烈的情绪张力。
可以想见,这种跨媒介的“挪用”和融合,也一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乌合之众》的创作思路。
漫画分镜般的表现手法
姜草有一个金句:“我的画技不如其他漫画家,那么故事就不能落后于人。”这句话或许也是许多独立游戏开发者的心声,在资金、时间、人力等诸多资源受限的情况下,要去和大公司争取市场,就需要亮出自己 “最长的板”来打动玩家。
对于悬疑解谜类游戏而言,这块板就是故事本身。
《乌合之众》采用第三人称视角引入游戏,以民俗传说作为叙事悬念的核心,在第一章中,通过主角拜弥陀携带的三个问题,就轻易串联起了角色,引出了他们的行动功能。拜佛问事,就是因为人有所求。欲望的驱动与信仰的回应,剧情紧凑,扣人心弦。
此外,悬疑游戏里通常会选用能力弱、认知有限的普通人供玩家操控,而在游戏界面里介绍玩家将依次扮演6位身份各异的角色。
目前demo放出的“秦小南”这一主角,通过在他身上抛出的锚点“如果那个人死了,我就能大富大贵吗”,在人身上欲望和道德的交锋和性格反转已经足够能看见人性的灰度,让玩家感受到身处乌山的普通人的无力与恐惧。出色的交互演出更进一步突出了叙事的张力。
哪里有那么多全员恶人,不过是借叙事的欺骗性做了个局。
多角色视角的叙事方式不免令人联想到黑泽明的《罗生门》,大量看似无解的符号和真假难辨、主观感极强的叙事又酷似大卫·林奇的《穆赫兰道》,不过与电影的开放式结局不同,作为一款悬疑解谜游戏,《乌合之众》仍然需要在最后走向真相大白的终点,实现因果的闭环。
由于试玩版内容有限,本文不做过多推测或剧透。只希望《乌合之众》在正式版中,能继续保持这一出色的叙事水准。
民俗不是万能钥匙,用得巧才是关键
不得不说,国内所有中式悬疑游戏都在用民俗传说,以至于都有点泛滥到同质化了。
起手就是反封建,叠加冥婚、丧葬、纸人、阴阳眼与上世纪的香港恐怖片和都市传说,一眼望去便能通过元素的组合预判剧情发展,单薄而缺乏深度。
在这样审美疲劳的前提下,我认为《乌合之众》呈现的民俗元素应用仍然可圈可点。
《乌合之众》将故事设置在一个架空的闽南陶瓷县城,制作组在Q&A中特别指出,游戏中的“闽南”概念并非特指现实中的闽南地区,而是对广义闽南文化圈的艺术化呈现。
“乌山县”融合了粤东、闽南、闽西等多个地区的文化元素,这种设置从现实角度来说,避开了直接援引真实地方而可能带来的刻板印象或文化争议,同时更能承载悬疑叙事所需要的模糊性与象征性。
游戏一开场便以闽南语配音展开叙事,迅速将玩家带入到一个“在地但虚构”的语境之中。闽南语的运用并非仅是噱头,承接了故事的口述传统,也呼应了游戏整体“口耳相传的民间怪谈”的叙事基调。
进庙拜神、焚香祈福、抛杯筊、贴符纸等仪式被有机地嵌入剧情发展,作为小游戏交互出现,逻辑十分通顺。此外,游戏在对佛教文化的引用上也颇有分寸。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问神之后,“神谕”诱发的是更深一层的混乱与异变,将人彻底卷入生死危机之中。主角秦小南在生死关头的几次选择下,都可以看出,神明在这里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动摇。
所有民俗恐怖的核心,都是“借鬼照人”。游戏的英文译名《Fools,Maniacs and Liars》大概率也在暗示:越是靠近所谓“真相”,越会感受到这一切的起点可能早已埋藏在人心最幽深的角落。
除了在叙事和题材上的直接借用,《乌合之众》在美术细节上的打磨也同样用心。游戏中的环境布置极具沉浸感,从墙壁上“螂”的诱惑,到主角的老式手机里存着周杰伦的歌和贪吃蛇游戏,这些细节连同出色的场景设计,瞬间唤醒了千禧年间的视觉记忆,更让许多身处华南的玩家直呼内行。
最后,我想简单聊聊这个Demo能够吸引大量关注的最直接原因:极具冲击性的视觉表现力。
无论是去年9月发布的预告,还是此次的PV,都展现出几大亮点。“大佛”带来的巨物美学,人们天生对庞大且神秘的存在充满好奇;其次是前面提过的电影般的分镜画面和叙事台词的结合;最后则是不日常的民俗元素合理露出。制作组出色的美术承接了这些巧思,将游戏真正一举送上热门。
目前,据官方介绍,游戏正式版共包含四个章节,本次试玩版则涵盖了第一章,流程时长约为1.5小时。对于小型工作室的第一款独立游戏而言,这个体量已属诚意十足,剧本的深度也足以支撑起它的篇幅。
虽说剧情类游戏最需警惕高开低走的“半场开香槟”,但我仍对《乌合之众》抱有不小期待。希望它能延续试玩版的完成度,在年末正式版上线时,为我们再次带来一场惊喜。而在此之前,只需要遵循弥陀的神谕:
招游戏产业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