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有话说
技能照亮前程——技兴赣鄱。今年4月,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成功举办,经过激烈角逐,一批技能“高手”脱颖而出。一技成,天下行,匠心聚、百业兴。让我们走进各个赛项的冠军们,倾听他们干一行、钻一行的奋斗故事,感受他们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赤子情怀,抒写他们挑战自我、勇于突破的拼搏精神……
胡伟
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物联网安装调试项目第一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专任教师。
物联网行业的金牌工匠
在物联网综合实训室里,胡伟的身影总是从清晨忙碌到深夜。为提升自己的技术技能和教学水平,他深耕技术钻研,把物联网前沿知识融入实训,面对复杂的数据传输故障、编程难题,他从未放弃。他常带着学生拆解故障设备,从硬件接线到软件编程,逐行排查、反复推演。有次为解决无线数据传输问题,他废寝忘食,查资料、做测试,终于找到优化方案。他用行动教会学生:专业素养是干出来的,工匠情怀是磨出来的。
备赛期间,他顾不上家中事务,一心扑在训练上。累了,就在座椅上打个盹。他总说,要让学生看到,为热爱的技术拼搏,再苦也值得。在他的影响下,他的学生们不仅技能飞速提升,更懂得了技能是靠时间的沉淀、是靠执着的匠心。
吕家玥
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餐厅 服务赛项(世赛)第一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在读学生。
温度·精度——服务者的巅峰之战
第一次看到只使用刀叉勺切果盘时,我震惊的发现,原来这项比赛远不止于服务那么简单。
训练时,哈密瓜总是不听话地滚落。老师告诉我:“要静下心,要快准狠才能切出完美的形状。”崩溃的是,明明动作标准了,西瓜还是会在最后关头"逃跑"。反复的练习,不断的失败,直到手指酸痛还是不理解要点。而第一次考核的时候,我深吸一口气,放平心态,当刀尖轻轻划过芒果的瞬间,果肉完美的分离,脑海中反复想起练习时的场景我终于理解:真正的技艺,是让工具成为手指的延伸。
李文杰
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 水处理技术项目第一名,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与江西理工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环境工程专业在读学生。
水处理行业的年轻工匠
他从基础水质分析起步,每天扎根在实验室,与水质分析仪器和水处理设备为伴,在数百次滴定中磨炼出“半滴定乾坤”的精准手感;面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编程的瓶颈,他啃下厚如砖块的专业手册,在实验室反复安装调试到深夜,直到PLC控制的水流时序与设计参数分秒不差。
水是生命之源,更是文明延续的命脉,水处理技术不仅关乎到千家万户的健康,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这份信念支撑他走过无数个攻坚之夜,从仪器微刻度的较量到江河清流的守望,这位00后工匠的答案始终清晰:“让每滴水的澄澈旅程,都刻着中国技工的姓名”。
宋金波
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 无人机驾驶(植保)赛项第一名,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专任教师。
无人机领域的技能王者
"稳住油门,感受气流对机身的托举。" 在飞行实践训练场上,省赛冠军宋金波正指导学生操控无人机进行实操训练。他的手悬在学生上方,随时准备接管遥控器,阳光穿过旋翼投下的光斑在他布满老茧的手背上跳跃。
“我的使命不仅是夺冠,而是让更多无人机人才都能立志走向低空经济的星辰大海。”他说这话时,旋翼的轰鸣正掠过校园的香樟树,像极了梦想起飞的声音。
肖玉枝
江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 3D数字游戏艺术项目第一名,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业在读学生。
次世代设计领域的多边形战士
从动漫游戏爱好者到省赛冠军,她的成长印证着热爱与坚持的力量。初因兴趣踏入技能领域,却在工作室考核时濒临放弃,最终将"觉得很酷"的初心淬炼成破茧的勇气。
系统学习中,人体结构与动态表现的难题曾让她彻夜难眠。她课堂追着导师求教,课余泡在网课平台,连通勤时间都用来研究解剖图谱。画废的稿纸、熬红的双眼,最终化作笔下鲜活的角色。
站上领奖台的她并未止步。"这是新的起点",她在笔记扉页写下的箴言,正是持续精进的注脚。如今仍保持每日速写习惯,主动探索数字艺术跨界技术,用行动诠释着:成长源于对热爱的敬畏,以及永不停歇的自我突破。
来源:省就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