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黄琪悦 钟文畅
人形机器人灵活转动关节、精准完成护理或家务的场景,正从实验室走向现实。当下,国内众多研发人形机器人的头部企业使用的机器人“关节”大都来自武汉“小巨人”企业湖北斯微特传动有限公司(原武汉精华减速机制造有限公司)。凭借技术创新,斯微特从一家传统民营制造企业逐渐蝶变,成长为打破国际技术垄断的智造企业。这一路的跨越,离不开武汉农商行十五年如一日的金融护航。
2010年是武汉农商行与斯微特缘分的开端。彼时的企业还是一家专注传统减速机生产的民营制造厂,车间里的老旧设备满负荷运转,创始人余运清却在盘算着更长远的事——要把生产线的精度提上去,先解决“吃饱饭”的问题。得知企业有资金需求,武汉农商行黄陂支行客户经理第一时间主动对接,经过细致调研与快速推进,最终向企业发放了1900万元贷款资金,用于设备更新和原材料采购。正是这笔贷款带来的生产底气,让斯微特有了“往前闯”的资本。2011年,余运清带领10多位技术人员,正式启动RV减速机研发项目,由此踏上了挑战这一“卡脖子”技术的征程。接下来的3年,试验车间成了“战场”,上万件报废的试验品堆成小山,装了满满一卡车,余运清和团队却从没动摇。2014年,当企业首台自主研发的RV减速机拿到湖北省科技厅“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鉴定报告时,余运清感慨道:“那笔1900万元的贷款就像给企业添了‘燃料’,让这场后来改写行业格局的技术攻关,有了最坚实的启动基础!”
时间来到2023年,斯微特又站在了新的关口。企业研发的全球最大摆线齿轮减速机即将投产,可老旧产线无法满足量产需求。黄陂支行客户经理敏锐捕捉到这一信号,迅速向支行汇报:“企业正处在投产关键期,资金必须跟上!”很快,1000万元“专精特新贷”发放到位,企业获得的授信额度也提升至4050万元。
15年来,武汉农商行已累计向斯微特投放贷款2.3亿元。如今,这家企业已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年生产各类机器人关节减速机10万余套,不仅销往全国,还出口到日本、新加坡等多个国家,真正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跨越。
支持斯微特的故事并不是个例。近年来,武汉农商行黄陂支行将金融服务与科技创新深度融合,以耐心守护创新的“慢成长”,用担当托举科技的“硬突破”。截至2025年7月,该支行科技金融贷款较年初净增4.75亿元,越来越多像斯微特这样的科技型企业,在武农商的金融支持下攻克技术难关、壮大发展规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武汉农商行将始终扎根本土,以更精准的服务、更有力的支持,为科技型企业纾困解难、赋能成长,持续做好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让“金融活水”更好地浇灌科技“创新之花”,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