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中国南方电网携多款自主研发的电力智能装备精彩登场,可与观众实时问答交互的“大瓦特”电力AI机器人、具备全地形巡检能力的四足智慧狗“吠云”、专注带电作业的“悟空”机器人,以及赋能一线作业的外骨骼机器人等悉数亮相,形成极具冲击力的“黑科技”矩阵,全方位展现南方电网在电力智能化领域的创新成果。
在南方电网展区,“大瓦特”人形机器人凭借灵动的交互能力和专业的作业表现,成为现场最受瞩目的“明星”。这款融合“自研大脑+定制具身”的人形通用智能体,深度集成“大瓦特”大模型技术与机器人硬件,重新定义了电力场景下的“新生产力”。
“大瓦特”人形机器人
现场演示中,“大瓦特”不仅能流畅讲解电力知识、精准回答观众提出的电网运维相关问题,还能自主导航进入模拟变电站环境,完成开关柜局放检测等专业电力任务,自然的肢体交互和稳定的行走能力让人眼前一亮。更值得关注的是,支撑“大瓦特”高效运行的“大瓦特・驭电”模型,传统仿真软件难以快速处理复杂运行场景,而该模型1小时内即可完成全年至少8760个运行方式的仿真计算,分析速度与精准度实现行业突破性提升。
面对电力巡检、带电作业等高危、高强度场景,南方电网研发的“吠云”机器狗与“悟空”带电作业机器人,展现出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与作业精准度。
机器狗“吠云”
“这是我们南方电网自主研发的机器狗‘吠云’,在全国电力行业应用中,它的负载和拉力都是顶尖水平。”南方电网广东东莞供电局技术专家宁雪峰向记者介绍,“吠云”负载可达200公斤,拉力更是高达2.55吨,足以拖动一辆汽车;同时采用轮组设计,地形适应性极强,无论是上下楼梯,还是鹅卵石路、碎石地、草地、湿滑路面,都能稳定通行。
据了解,“吠云”搭载了六轴机械臂,支持局外检测与红外测量,既能完成日常巡检任务,也能参与安防监控与应急抢险,替代人工承担危险、重复性工作。“有了‘吠云’,运维效率大幅提升,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也多了一层保障。”宁雪峰说。
机器人“悟空”
而“悟空”带电作业机器人,则堪称电网的“手术专家”。这台机器人由机械臂和操作站两部分构成,搭载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同款的力反馈技术,机械臂可实现15米以上的高空作业。工作人员通过远程操作操作杆,就可以完成带电作业涉及线路拆接引线、飘挂物清理、设备清洗等场景。同时,依托于高精度仿人形设计,“悟空”实现360度无死角作业,快速灵活切换多种作业工具,高效应对不同作业场景。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通过VR混合现实和遥操作技术,供电人员能在地面实现对机器人的远程精细化掌控,极大提升作业效率。
针对变电站挂拆接地线、配网线路绝缘杆作业等高强度场景,南方电网研发的“擎天”外骨骼机器人,以“机器助人”的模式,为电力工人减轻负担。作为行业率先研发的电力作业外骨骼机器人产品,它分为地面作业外骨骼与腰部外骨骼两类,精准匹配不同作业需求。
“这款地面作业外骨骼机器人,主要用于变电站施工和维修中需要长时间手臂支撑的操作,能有效支撑工作人员的大臂,减轻人体负担。”南方电网工作人员银柯宇现场演示时介绍,旁边的腰部外骨骼机器人则专注于搬运场景,可辅助电力工人搬运电器设备或接地线,为腰部提供助力,帮助工人更高效完成工作。
记者现场体验发现,“擎天”腰部外骨骼机器人穿戴便捷,使用时,只需像背书包一样将设备穿戴好,系紧腿部与腰带即可。在使用中,通过控器开机并选择助力挡位,弯腰、起身、搬重物时都能感受到明显的向上支撑力。“在第三档助力下,轻松搬动 35 斤左右的重物完全没问题。”银柯宇告诉记者,“擎天”外骨骼机器人能有效减轻运维人员手臂和腰部负担,大幅降低肌肉关节劳损等职业病的发生风险。
作为能源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排头兵,此次数博会上,南方电网以“数聚电网・智赋生态”为主题,除上述智能装备外,还全面展示了在电碳算协同、南方能源行业可信数据空间、电鸿物联、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实践经验,为构建安全、高效、绿色的现代能源体系注入强劲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阳萌 廖文祥
编辑 杨羽
二审 杨韬
三审 闵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