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乘AI东风,营收飙升创三年新高;科技巨头加速布局,全球市场格局重塑
云海澎湃,AI擎天:阿里云的飞跃式增长
2025年第二季度,云服务巨头阿里云交出了一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在自然年上半年的强劲势头下,本季度阿里云收入高达333.98亿元人民币,同比激增26%,不仅创下了近三年来的新高,更标志着其在数字经济浪潮中的坚实崛起。
驱动这一增长的核心引擎,无疑是人工智能(AI)相关产品。引人注目的是,AI相关产品收入已连续八个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可观增长,成为阿里云业务加速发展的关键推力。随着AI应用场景的日益丰富和深化,企业客户对计算、存储等公共云资源的需求呈现爆炸式增长,以支撑日益复杂的AI应用。这种供需两旺的良性循环,为阿里云的持续高速增长注入了强大动能。
巨额投入,芯片战略:阿里云构筑AI护城河
为了在AI时代抢占先机,阿里巴巴集团不惜重金,展现出其前瞻性的战略布局。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在近期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在过去的四个季度里,公司已在AI基础设施的构建以及AI产品的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
这份对AI的坚定承诺,在本季度的财报数据中得到了最直观的体现。2025年8月29日发布的财报显示,阿里巴巴当季资本开支高达386亿元人民币,同比猛增220%,这一数字大幅超出了市场普遍预期,彰显了公司对未来发展的雄心。
值得注意的是,有市场消息传出,阿里巴巴正秘密研发一款功能更为强大的新芯片,目前已进入关键的测试阶段。这款芯片的设计目标是能够服务于更广泛的人工智能推理任务,并且与业界领先的英伟达(NVIDIA)架构兼容。此举的深层意图,在于填补英伟达在中国AI芯片市场的潜在空白,并为自身AI生态系统提供更强大的算力支撑。
尽管阿里云方面对采购寒武纪(Cambricon)15万片GPU芯片的消息予以否认,但作为阿里云AI算力芯片的重要合作伙伴,寒武纪的MLU系列芯片,如思元370(MLU370)和思元590(MLU590),已成功适配阿里云的机器学习平台PAI。这表明,阿里云在整合和优化算力资源方面,拥有成熟且灵活的策略。
全球布局,模型优势:阿里云构建全方位AI生态
在AI基础设施市场,阿里云已然确立了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权威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数据显示,阿里云在中国AI基础设施(AI IaaS)市场份额位居榜首,其市场占有率甚至超过了第二名和第三名市场参与者的总和。
为满足全球市场对云计算和AI日益增长的强劲需求,阿里云在今年已在全球范围内成功启用了8个新的数据中心。展望未来,到2025年下半年,阿里云的全球基础设施布局将进一步扩展,覆盖30个地域(regions)和95个可用区(availability zones)。如此大规模的全球基础设施扩张,为阿里云服务遍布全球的国际客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阿里巴巴对AI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早已上升至集团战略层面。早在2025年2月,阿里巴巴就已宣布,未来三年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人民币,用于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这一决心彰显了其打造未来数字经济基石的决心。
在模型层面,通义千问(Qwen)系列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开源模型家族之一。截至2025年8月,通义系列模型的全球下载量已突破4亿次,衍生模型的数量更是超过了14万个,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基础。
自2025年7月以来,阿里巴巴更是密集开源了多款重磅模型,涵盖了基础模型、推理优化、编程辅助以及视频生成等多个关键AI领域,持续推动AI技术的普及和创新。在国际权威的Chatbot Arena评测中,千问3 Instruct模型在所有闭源和开源模型中脱颖而出,位列全球第三,充分证明了其在语言模型领域的顶尖实力。
8月初,阿里巴巴开源了全新的文生图模型Qwen-Image,一经发布便迅速登上Hugging Face的模型榜单首位,引发了AI绘画领域的广泛关注。紧接着,在8月22日,阿里巴巴又发布了Agentic编程平台Qcoder,该平台基于强大的编程智能体,旨在显著提升真实软件的开发效率。
赋能千行百业:AI技术在阿里巴巴生态中的深度应用
阿里巴巴的AI技术并非只停留在理论和模型层面,而是已深入渗透到其各个业务板块,为实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在零售领域,淘宝推出了AI助手“淘宝问问”,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交互式购物体验和更精准的商品推荐。自2024年9月启动内测以来,该功能已吸引超过1000万人次的体验,反响热烈。
对于商家而言,阿里妈妈推出的系列AI工具,极大地简化和智能化了线上开店的七个关键环节,显著提升了商家经营效率。在2025年双11购物节的准备期间,淘宝天猫平台上的商家调用AI工具的次数更是超过了15亿次,显示出AI在电商运营中的巨大价值。
为进一步提升商家营销效率,2025年8月,淘天集团升级了广告投放平台“万象台无界版”,帮助商家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实现对阿里巴巴生态系统中所有可用广告位置预算的统筹分配和优化。
行业标杆,合作共赢:AI赋能实体经济的广度与深度
阿里巴巴的AI技术正在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成为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力量。
在中国银行业,中国工商银行已成功接入阿里Qwen-VL-Max多模态模型,用于智能风控领域,提升了风险识别和管理的能力。
此外,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国电投、比亚迪、博世、南方航空、华安保险、智联招聘、用友集团等众多行业内的头部企业,也与阿里云在AI领域展开了深度合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汽车行业,理想汽车正与阿里云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紧密合作,其海外车联网业务已全部迁移至阿里云平台运行。在物流领域,顺丰与阿里云在AI提效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发合作,并计划将合作进一步拓展至海外业务。
阿里巴巴还携手全球企业软件巨头SAP,达成了战略合作。双方将SAP领先的企业级软件与阿里云的基础设施及通义千问AI能力深度结合,共同加速全球企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市场回应,价值重估:资本市场对阿里云前景高度看好
阿里巴巴在AI领域的强劲表现,赢得了资本市场的热烈回应。2025年8月29日,在财报发布当天,阿里巴巴美股股价飙涨12.9%,创下两年多来的最大单日涨幅,市值一夜之间激增超过2500亿元人民币。次日(9月1日)港股开盘,阿里巴巴也跳空高开,涨幅一度超过17%,创下3月以来的新高。
华尔街投行也纷纷上调了对阿里巴巴的评级和目标价。摩根士丹利将阿里巴巴美股目标价上调了10%,从150美元/股调升至165美元/股。该行认为,受益于人工智能的强劲需求、通义千问产品的持续升级以及战略合作的深化,阿里云未来几个季度的增速有望进一步加快。
9月1日早盘,受阿里巴巴利好消息提振,“阿里概念”板块也一度大涨超2%,其中,利扬芯片、数据港等多只个股封上涨停,雅达股份涨幅超过15%,全志科技涨幅超过10%,市场对阿里巴巴及其生态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
上一篇:“六个向度”推动产教融合走深走实
下一篇:克拉玛依市数字人案例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