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小希”机器人已服务200多位老人,具备送药、测血压等多功能,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02浙江省卫健委发布行动计划,明确到2027年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应用基地,推动AI深度融入医疗。
03“小希”能根据老人反馈调整语速,如郝奶奶提出“说话慢些”,机器人立即响应,增强互动体验。
04外骨骼机器人在社区试点租赁服务,郭阿姨体验后表示穿戴更贴合、方便,提升老年人出行能力。
05浙江肿瘤医院联合阿里达摩院研发胃癌AI筛查模型,可快速识别早期病变,助力精准医疗发展。
以上内容由传播大模型和DeepSeek生成,仅供参考
在杭州市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一期的活动室,一个白色机器人正灵活地“行走”着。时不时有老人亲切地喊住它:“小希,来跟我聊聊天呀。”
这个名叫“小希”的机器人虽然“年纪”小,本事可不小。它能陪老人聊天、送药、量血压,甚至还能监测睡眠安全。78岁的郝奶奶是它的好朋友之一。有一次她对小希说:“小家伙,说话可以再慢些”,它马上能领会意思,放慢语速回应,把奶奶逗得笑呵呵。
另一位奶奶也夸赞道:“它介绍杭州美景美食可全面了,平时闷了就跟它聊聊天。”
今年8月,浙江省卫健委发布《浙江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医疗健康”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为未来三年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发展绘制了蓝图。计划明确提出,到2027年,浙江将全面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应用基地。
像“小希”这样的机器人,正是浙江“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在基层应用的一个生动缩影。
养老智能机器人
会送药、能测血压
在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一期,“小希”已经成为200多位老人的“团宠”。这个身高1.2米的小机器人胸前装着药盒,能够沿着预设路径为爷爷奶奶们送药。
“您的药来啦,按时吃药身体才会好起来!”伴着童声提醒,它能够自动避让障碍物,让大家啧啧称奇。
郝阿姨曾经让小希帮忙量血压。“您的高压139,低压72,脉率71,血压正常高值,脉率正常。”小希准确地播报了测量结果。
机器人小希 受访方供图
据研发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希具有生理健康监测、心理健康监测、生命健康监测和易用便捷服务等模块。除了替代护工日常的重复性工作,它还能保护老年人的安全,比如防止摔倒、坠床,监测生命体征和睡梦中的突发情况等。”
西湖区社会福利中心一期相关负责人表示,小希的功能很全能,除了上面说的,还能播报天气预报、讲笑话、播放健康科普知识等等,为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少乐趣和便利。
这种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应用,正是“行动计划”中提到的“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公众健康”的具体实践。与“小希”相似的,还有很多人手机里已“入住”的安诊儿2.0。这位浙江数字健康人已成为推动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总入口,能实现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用药指导、居家护理、复诊续方等线上服务“一站式”串联。而计划中明确提出,接下来还要“迭代推广数字健康人·安诊儿,构建覆盖就诊全流程的个性化智能体服务集群,普及‘人人拥有、陪伴一生’的数字医生。”
家门口租借外骨骼机器人
出门更方便
在杭州市西湖区留下街道的养老服务中心,另一种人工智能穿戴设备引起了老人们的极大兴趣。
71岁的郭阿姨和舞蹈队的小姐妹一起体验了一回助行外骨骼设备后表示:“穿上它,走路真的不费劲!”
郭阿姨告诉记者,第一次穿戴时觉得设备比较笨重,特别是腰部位置较大,之后厂家立马根据居民的意见对腰部进行了修改。“第二次试穿时就比较贴合腰部曲线了,也比之前美观、简便,穿上不笨拙了,真的方便了不少。”
作为社区舞蹈队的一员,郭阿姨目前腿脚还没有问题,但她表示随着年纪增长,以后或许就能用上外骨骼机器人了。
“它让我对未来的生活都不担心了,以后年纪大了,出门更方便了。”她笑着说。
外骨骼机器人辅助走路 受访方供图
运营方负责人告诉记者,该设备从9月开始会针对社区居民推出按周为单位的租赁服务,旨在解决周边老人临时生活外出支持。后期会根据社区老人实际需求,推出适老化更多样性的穿戴设备。
事实上,浙江省在智慧医疗领域的布局早已开始。我们一直关注并报道——
2014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率先在全国启动“未来医院”建设,通过信息化、互联网化和智慧化创新探索,积极引入互联网医疗、5G、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形成覆盖院前、院中、院后全周期的智慧医疗体系。
2013年,浙大二院眼科中心也前瞻性地做足了战略布局,构建高质量标准化眼病数据库,研发多模态AI辅助诊断系统,探索延伸到效果预测与随访的应用潜力。
而就在今年6月,浙江省肿瘤医院联合阿里巴巴达摩院成功研发了全球首个胃癌影像筛查AI模型。它能快速、准确地分析患者的医学影像,找出早期胃癌的微小迹象。
这些应用都是浙江省“人工智能+医疗健康”发展的前期探索,为今后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
人工智能深度融入
让医疗健康服务更普惠可及
根据浙江省的行动计划,到2027年,人工智能将更深入地融入医疗健康服务的各个环节。基于AI的远程医疗平台将让偏远地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到省级专家的诊疗服务;个人健康管家AI将会24小时监测用户健康状况,提供个性化健康建议;AI驱动的药物研发平台将大大缩短新药研发周期……浙江将以高标准建设国家级人工智能医疗行业应用基地为引领,立足浙江、辐射全国,推动人工智能全面赋能卫生健康事业和生命健康产业。
事实上,浙江省的一些医院已经开始实践远程医疗服务。据了解,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通过5G技术和人工智能相结合,实现对基层医院的远程医疗指导;浙江省人民医院利用AI技术开发了眼底病变筛查系统,通过远程医疗方式为山区群众提供筛查服务。
这些创新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也让优质医疗资源更加普惠可及。
随着政策的落地和技术的进步,浙江正朝着建设“人工智能+医疗健康”中试验证、行业应用和产业生态高地的目标稳步迈进。
尽管前路仍有挑战,但正如郭阿姨所说:“科技发展这么快,等我们这代人都老了,机器人肯定比现在更聪明更贴心。想到这个,就觉得老了也不可怕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