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比芯片更需要重视的领域!一旦西方突然“断供”,多项产业将停摆
创始人
2025-09-10 02:42:40
0

文|咸菜

编辑|江娱迟

前言

2019年,美国对华为的芯片断供让整个中国科技产业为之一震,一夜之间,人们意识到,原来那些看似普通的半导体元件,竟能成为扼住企业咽喉的致命武器。

在芯片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隐蔽的领域长期被忽视,那就是高端科学仪器,尤其是质谱仪,它不像芯片那样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却在科研、医疗、工业等领域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个领域几乎完全被欧美巨头垄断,一旦西方突然断供,影响的远不止一两家企业,而是整个国家的科研进程、产业运转乃至公共安全。

那么我国研制出自己的质谱仪了吗,后果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质谱仪

质谱仪

质谱仪的工作原理并不复杂,它可以通过测量分子的质量来识别物质的成分,简单来说,就像是一台能够“称量”单个分子的精密天平。

但正是这种能力,让它成为了现代科学研究的核心工具之一,在医学领域,质谱仪的作用尤为突出。

例如癌症的早期诊断往往依赖于对血液中特定蛋白质的检测,而这些蛋白质的浓度极低,只有高精度质谱仪才能准确捕捉。

质谱仪

同样在新冠疫苗研发过程中,科学家们需要借助质谱仪分析病毒蛋白的结构,以此设计出有效的疫苗成分。

工业生产的质量控制同样离不开质谱仪,半导体制造过程中,芯片的纯度直接决定性能,而质谱仪则是检测杂质的关键设备。

新能源电池的材料研发、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检测、甚至考古中的年代测定,都需要依赖它的精准分析。

据统计,过去一百年里的诺贝尔化学奖研究成果中,超过80%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高端科学仪器的支持,可以说,没有质谱仪,现代科技的许多突破根本无从谈起。

尽管质谱仪如此重要,但全球市场几乎被少数几家欧美企业垄断,为何是这种情况?

质谱仪

中国质谱仪产业现状

美国的赛默飞世尔、安捷伦,日本的岛津,德国的布鲁克,这些巨头占据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中国每年进口的科学仪器总额超过千亿美元,其中质谱仪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更严峻的是,这种依赖不仅仅是购买设备那么简单,高端质谱仪的价格往往高达数千万元,而后续的维护费用同样惊人。

许多进口设备设置了严格的权限锁,一旦出现故障,必须由原厂工程师维修,而每次服务的费用可能高达数十万元,更极端的情况下,某些设备甚至会远程锁定,禁止用户自行检修。

质谱仪进口

数据安全同样令人担忧,部分进口质谱仪要求将检测数据上传至厂商的云端服务器进行分析,这意味着敏感的研究成果或工业数据可能在不经意间流出境外。

对于医药研发或国防相关领域来说,这种风险几乎是不可接受的,相比之下,国产质谱仪的处境显得尤为尴尬。

虽然近年来国内企业已经能够生产中低端设备,但在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上仍与进口产品存在明显差距。

质谱仪

科研机构和工业企业往往宁愿支付高昂的进口费用,也不敢冒险使用国产设备,因为一次失败的分析可能导致整个实验前功尽弃。

假设某天西方国家突然对中国实施质谱仪禁运,后果会如何?

突围之路

如果西方国家对我们进行“断供”,首先受到冲击的将是科研领域,生物医药、材料科学、环境研究等学科的实验数据采集将陷入停滞,许多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可能被迫中断。

不仅会影响学术进展,更会直接拖慢新药研发、新能源技术突破等关键领域的步伐。

工业生产的损失同样难以估量,半导体工厂依赖质谱仪检测硅片的纯度,一旦设备停摆,整条生产线可能面临瘫痪。

质谱仪

药品生产企业的质量控制环节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引发药品安全问题。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国家战略层面,科学仪器的自主可控程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技术主权,如果长期依赖进口,不仅意味着产业受制于人,更可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陷入被动。

改变现状并非没有可能,但需要多管齐下的努力,质谱仪的核心部件包括离子源、质量分析器和检测器等,每一项都需要极高的工艺水平。

质谱仪

国内已有一些科研团队在这些领域取得进展,例如某些国产设备在小分子检测方面已经接近国际水平,但要想真正实现高端替代,仍需持续投入和长期积累。

政策支持同样不可或缺,韩国在半导体设备领域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通过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方式扶持本土企业,能够有效加速技术突破。

中国同样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同时通过政府采购为国产设备提供市场空间,产学研协作是另一条可行路径。

质谱仪

高校和研究所专注于基础研究,企业负责工程化转化,而医疗机构和工业企业则提供实际应用场景,这种协同创新模式已经在核磁共振仪等领域取得成效,质谱仪完全可以复制类似的经验。

人才问题也不容忽视,科学仪器行业需要既懂物理化学,又熟悉工程制造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内相关专业的教育资源仍然有限,加强学科交叉培养势在必行。

图片来自网络

结语

历史已经证明,关键核心技术靠买是买不来的,芯片断供的教训犹在眼前,质谱仪领域的依赖同样潜藏着巨大风险。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内已经有一些企业开始在这一领域崭露头角,虽然前路依然漫长,但只要坚持投入、摒弃急功近利的心态,中国科学仪器的自主可控完全有可能实现。

说到底,质谱仪不仅是一台设备,更是国家科技实力的体现,只有真正掌握这些“隐形命脉”,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1-07-06 近九成科学仪器靠进口,“国货”真的输了吗?
仪器信息网 2024-08-24 国际巨头占近90%市场份额,国产质谱仪如何“突围”?< br />< br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面向公众,全球开放!中科宇航液... “早晨观赏太空荷花、品尝自己亲手种的太空荔枝、晚上露营仰望星空畅谈理想……这一画面,不久将能在广州从...
政策助推 工业互联网和人工智能... 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其核心产业增加值超过1.5万亿元,带动产业规模3.5万亿...
森霸传感获得发明专利授权:“一...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森霸传感(300701)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一种...
【中证快报】9月9日中证投资资... 【中证聚焦】 打造算力生态圈 引导万兆光网从试点走向部署应用 --------- 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
百度剧本驱动多模协同的数字人技... 9月9日,由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办,百度飞桨、文心大模型联合承办的WAVE SUMM...
工信部:传统产业加快“焕新” ... 9月9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人在发布会上透...
重庆十年间近700项装备产品纳...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多家企业携工业机器人、特种巡检机器人、工业母机、光疗仪等智能制造装备产...
士兰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证券之星消息,根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士兰微(600460)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功...
原创 比... 文|咸菜 编辑|江娱迟 前言 2019年,美国对华为的芯片断供让整个中国科技产业为之一震,一夜之间,...
“重费米子”助力新型量子计算机... 参考消息网报道 据美国《科学日报》网站9月2日报道,日本一个联合研究小组观测到“重费米子”,即质量显...
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闭幕... 中新网重庆9月8日电 (梁钦卿)2025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智博会”)9月8日在重庆闭幕。...
礼来制药推出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 来源:环球市场播报 制药企业礼来制药(Eli Lilly,股票代码 LLY)于周二宣布,将推出一款人...
隐形清洁时代来临!科沃斯携手博... 当家电智能化的浪潮与机器人技术的突破相遇,一场跨国合作正在加速诞生。 9月4日,全球领先的服务机器人...
“CRITICAL REFLE... 独立游戏发行商CRITICAL REFLEX(曾推出获奖作品《缄默祸运》、口碑佳作《极地煎蛋》及畅销...
曝V社内部觉醒派力量抬头 玩家... 据推主@Grummz爆料,已有“进步人士”进入了Steam,这包括一些管理层和游戏开发者,他们正在推...
难度稍微降低!《丝之歌》首个补... 《丝之歌》发售后的首个补丁来了,樱桃社今日(9月9日)在Steam社区公布了首个补丁情况,发布时间与...
中子+硼药,精准摧毁癌细胞 本报讯 (记者 孟琳 陈宁 通讯员 沈宇婷) 日前,位于湖州西塞科学谷的西安交通大学—湖州中子科学实...
小红书娱播:高分成引公会入局,... 9月1日,小红书正式全面开放娱乐直播公会入驻,这一动作标志着这家以“种草”内容闻名的平台,正式向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