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4月24日,在第十个“中国航天日”启动仪式上,中国国家航天局对外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在此次获准借用月球样品的来自6个国家的7家机构中,包括了两所接受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的美国高校——美国布朗大学和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但据香港《南华早报》5月2日报道,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行星科学家蒂莫西·格洛奇无奈地透露,与美国大多数涉及月球样本的研究不同,他的项目不会得到NASA的支持。
月壤(资料图)
科学家在月壤中发现的最重要的资源当属氦-3。氦-3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二个元素氦的一种同位素。它作为一种清洁核聚变能源,在能源、国防安全和科学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氦-3核聚变产生的能量是开采所需的250倍,是铀-235裂变反应的12.5倍,是煤炭的上百万倍。100吨氦-3核聚变产生的能量即可供全球使用1年,且氦-3核聚变过程无中子二次辐射危险,更加清洁和可控。另外,氦-3是获得极低温环境的关键制冷剂。
这些发现让NASA非常眼馋,但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沃尔夫条款”却像一道铁闸,禁止NASA和中国航天机构搞任何“勾搭”,连用NASA经费研究中国月壤都不行。所以格洛奇团队只能靠学校自筹资金,拉着香港大学的钱煜奇教授“跨国组队”,用同一批仪器、同一套方法对比中美样本。美国科学家拿到中国月壤,堪比玩一场“闯关游戏”。石溪分校得和中国国家航天局签协议,保证样本“只摸不拿”,用完还得还;样本想运出中国,得先过美国海关的“安检”,国会可能要求FBI核查这些“月球土”有没有“危害国家安全”。
月壤展示(资料图)
沃尔夫条款,看似很高明,实则带有闭关锁国的自高自大、傲慢不逊和目中无人。当时,美国的航空航天技术确实远胜我们,让我们可望而不可即,但是,殊不知,它把我们的能力看得太低了,以为我们中国人不行!沃尔夫条款,不仅让美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反而倒逼我国自力更生,卧薪尝胆,!我国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让“嫦娥工程”闪亮并领跑世界。
不可否认的是,在美国政客的操作下,近年来中美关系并不算好,但即便如此,中美关系也没有差到冷战时期美苏关系的程度。在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尚且还能在国际空间站展开合作,如今中国也没有理由彻底断绝与美国在这方面的合作。合作才能实现共赢。美国在过去几十年里之所以科技实力傲视全球,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开放的国家环境。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如今的美国却逐渐变得封闭,反而是中国变得更加开放。这种开放源于我国整体实力增强所带来的底气。
NASA局长纳尔逊(资料图)
当然,分享月壤是一步“聪明棋”。中国不仅分享给美国,还同时与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机构合作,这是在全球航天领域扩大朋友圈。通过这种多边合作,中国打破了美国主导的航天合作格局,增强了国际话语权。同时,分享月壤也让中国有机会参与制定全球月球研究的规则。比如,吴伟仁院士就说过:“当我们有能力贡献独特价值时,科学合作的主动权才能真正握在手中。”这就像下棋,中国用月壤这颗“棋子”,换来了更大的战略空间。
中国对美国赠送的1克月壤进行了科学分配和研究,这不仅推动了月球科学的发展,也为中国探月工程的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中国通过嫦娥五号任务实现了月球采样返回,并将部分月壤共享给国际社会,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合作。这些行动展示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科学实力和开放态度。两者共同反映了科学无国界的精神,也为中美航天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这种合作不仅推动了月球科学的发展,也为全球科学研究注入了更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