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百花齐放的技术创新、日益丰富的应用场景、蓬勃发展的产业业态,新型储能产业未来将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场大会给出了答案。6月20日,2025未来储能大会(重庆)在重庆两江新区举行,顶尖专家学者、企业领袖、行业精英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储能应用技术和电池产业的前沿趋势、创新成果和发展路径。
大会现场
当前,中国正加速推进能源转型,构建以风电、光电等新能源为主体的可再生新型能源系统,其中储能技术是支撑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并网、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的关键。因此,大力发展先进储能技术及产业,不仅是破解能源转型瓶颈的迫切需求,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和战略选择。
会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陈渌萍详细解读了《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清晰描绘了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立足产业发展趋势,《行动方案》突出引导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创新引领、供给侧和应用端有效衔接、国际国内协同发展。在产业布局、技术创新、国际合作等多方面充分考虑产业可持续发展因素,提出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强行业规范管理,研究建立以强制性标准为基础的储能电池产品安全推荐目录。同时提出面向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提升技术水平、丰富产品供给体系,加快新产品新模式的应用推广。要基于电子信息技术和新能源消纳需求融合创新的时代背景,加强部门间工作协同,从推进电源和电网侧储能应用、拓展工商业储能多元应用两方面发力,助力提升新能源存储、输配和终端应用能力。最后是支持国际国内协同发展,推动建立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鼓励国际新型储能企业和机构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所长陈渌萍解读《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为此,《行动方案》提出了六大专项行动,一是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多元化技术路线全面覆盖;二是产业协同发展推进行动,科学谋划产业布局;三是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行动,落实三项关键任务;四是实施示范应用场景拓展行动,助力新技术、新产品的市场应用;五是实施产业生态体系完善行动,做优做强产业发展基础;六是实施贸易投资合作提升行动,助力国际化水平再上新台阶。
大会现场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业体系加速完善,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产业主体集中、区域聚集格局基本形成。产品性能显著增强,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多领域应用需求。
上游新闻记者 余小凤 部分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