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陈春玲
夏天到来,空调、电扇又成热门电器。然而,当那迅猛的电风飒然而至,当房间不动声色地降低温度,你可曾对那功效奇特的纳凉之物产生些许可亲、可爱之情?
夏暑之热,古来如此,只是招风纳凉的物件从人工变成了机器。人们丢掉扇子,绝不留恋,怎知丢掉的不仅是一种“落后”的招风工具,还是一种精致而美好的风雅文化。
扇子,本是极普通之物,却因了绝世的精湛工艺和超凡的艺术创造,而成为世上独一无二的怀袖雅物。古人不离扇子,不光是因为它可以招来清风,更是爱其美、爱其雅、爱其随手挥动的翩翩之势。
原始先民挥动茅草、树叶或羽毛来致凉。战国秦汉时期,百姓以竹木苇草制扇,“以扇逐暑”。随着丝织工艺的发展,扇面材料就增加了篾竹与绞绢,团扇由此产生。南宋诗人陆游说:“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直到宋代,团扇一直风靡于民间。五代宋元开始,文人雅士还在团扇上作画题字。
而折扇,古时称为“聚头扇”,又称“折叠扇”。据悉来自东邻,是北宋端拱元年(988年)由日本传入中国。北宋以后,国人自制折扇。南宋时,折扇已有相当规模,由于折扇便于携带,又易于保存,在明清两代广泛流行,折扇绘画、折扇题字走势迅猛,团扇书画则日渐式微。
折扇收拢仅尺余,成为皇家官宦与文人雅士的怀袖之雅物。文人墨客、大多善笔于折扇,题诗绘画互赠之,它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载体。一柄折扇在手,展开可观大千世界一草一木,一人一物,小小扇面,是士大夫追求造化与心灵合一的产物,它是不折不扣的中国文化符号。与团扇的闺阁之美相比,折扇更适合男人。
挥扇生风,赏扇生情,夏季来临,不妨持一柄佳扇,让生活慢下来、静下来,雅致起来。